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11师说附答案高中语文练习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1师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句读.()或不.焉()阿谀.()苌.弘()老聃.()经传.()李氏子蟠.()以贻.之()位卑.()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士大夫之族.()(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6)圣人无常师..()(7)术业有专攻.()(8)六艺经传皆通.习之()(9)余嘉.其能行古道()(10)作《师说》以贻.之()3.文学常识填空。(1)韩愈,字退之,世称________,是唐代______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________”之首。(2)“千古文章四大家”,“四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唐宋八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六艺”一是指六种经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指六种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句填空。(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òufǒuyúchánɡdānzhuànpányíbēi2.(1)求学的人(2)岂、哪(3)从师的风尚(4)类(5)竟(6)固定的老师(7)学习、研究(8)普遍(9)赞许(10)赠送3.(1)韩昌黎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2)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3)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4)《诗》《书》《礼》《乐》《易》《春秋》礼乐射御书数4.(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师焉,或.不焉或:或者。B.句读.之不知读:句中停顿。C.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D.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6.下列句子中,“师”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或师.焉,或不焉C.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7.在“从师”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②士大夫之族③圣人④君子⑤郯子之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⑤8.翻译下列语句。(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5.A解析:“或”是“有的人”的意思。6.C解析:C项“师”,名词,老师。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7.C解析:①③⑤都是作者推崇的对象。8.(1)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2)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向老师学习;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问题,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有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3)巫医乐师和各类工匠,这些人,君子们看不起,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3真是令人奇怪啊!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C.或师焉,或不焉D.君子不齿答案:D解析:A项“受”通“授”;B项“从”通“纵”;C项“不”通“否”。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则群聚而笑.之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渔人甚异.之D.吾从而师.之答案:A解析:“笑”没有活用,动词,是“讥笑”之意。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古之学者必有师D.小学而大遗答案:A解析:B项“众人”,古为一般人,今为很多人。C项“学者”,古为求学的人,今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项“小学”,古为小的方面倒要学习,今指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A解析:A项,①②均为介词,向。B项,①连词,却;②副词,就。C项,①副词,大概;②代词,他。D项,①介词,相当于“于”;②疑问语气词,呢。5.下列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师不必贤于弟子C.何陋之有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答案:C解析:A项,被动句;B项,介词结构后置句;C项与题干中的句子均为宾4语前置句;D项,定语后置句。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辱书云,欲相.师相:互相。B.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笃:深。C.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好:喜欢。D.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见:被。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2)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9.根据韩柳两人的文章,用原文中的话回答下列问题。(1)韩文中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柳文也有与之相似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韩文中指出“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这种恶劣风气,对此,柳文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6.A解析:“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指“我”。7.C解析:C项都是“料想”之意。A项分别为“学习”和“老师”之意。B项分别为“往(下)”和“因为”之意。D项分别为代词“他”和结构助词“的”。8.(1)给一般人做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给您做老师呢!5(2)社会上(那些人)果然都聚在一起骂他,(看到韩愈时,就)指指点点,互相递眼色嘲笑他,并增加一些言辞来毁谤韩愈。9.(1)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2)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参考译文:二十一日,柳宗元回信说:前些日子承蒙您来信说要拜我为师。我的修养不深,学问很浅,想想我的学业,不曾有值得做老师的地方。我虽然常常喜欢发表言论,写点文章,但是并不自以为是。没想到您从京城来到这偏僻的地方,侥幸被您学习。我自己想本来自己并无可取之处,假如真有可取之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给一般人做老师尚且不敢,更何况给您做老师呢!孟子说“人的毛病就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跟从老师学习了。以至于今天没有听说有老师了;谁有老师,别人就取笑他,认为是狂人。唯独韩愈奋然不顾世俗陈见,甘愿触犯世俗和遭受别人讥笑侮辱,收召学生,写了《师说》,因冒犯世俗偏见做老师,社会上的人果然聚在一起骂他,指指点点,互相递眼色嘲笑他,并增加一些言辞来诽谤他。韩愈因此得了狂人的名声,住在长安,饭都等不到做熟,又被迫搬到别处。像这样已经有好几次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问说(节选)刘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夫子贤之”一句中的“贤”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将哀而生.之乎B.孔文子不耻.下问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吾从而师.之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2)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3)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12.《问说》一文明显借鉴了《师说》,其中“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同《师说》中的哪句话相应?13.比较这段文字与《师说》在立意(或内容)上的异同。(1)相同点:6(2)不同点:答案:10.A解析:“生”为使动用法,使……生。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意动用法。11.(1)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2)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3)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1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3.(1)两文都是劝说人们要虚心地向各种人学习。(2)《问说》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师说》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主张从师而学。参考译文: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习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做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三、语言表达14.每逢佳节,许多学生总忘不了给老师、同学、亲人送贺卡,以优美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真挚的感情。请根据要求,在两张贺卡上各写一段话,每段文字都要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段不超过30个字)(1)写给曾经开导过自己的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