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朱元璋利用元朝军队被刘福通红巾军打的晕头转向的时机,大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他吸收李善长、刘基、朱升充当谋士,并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实力不断壮大。《明朝那些事》片断一姓名:朱元璋外号:朱重八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年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主要经历:1328-1344年放牛1344-1347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1347-1352做和尚主要任务是撞钟1352-1368造反片断二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魔爪,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掩埋好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战斗.……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片断三朱元璋建立了国家后,第一个任务就是给它取一个名字,这可是极其重要的,就如同今天的人们要给孩子取名字一样,这个名字要叫几百年,马虎不得.而朱元璋将自己的朝代取名为明,就有很多争议了.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朱元璋出身于明教,所以才有此名;而另一些人认为,元是北方政权,按照风水来说,是水属阴,而朱元璋定都南方,要用南方的之火明来镇住北方之水阴.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皇帝,建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秋天,攻占大都,灭元。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中央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地方(行省)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殿阁大学士1、改革行政机构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的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地方)废除丞相,撤中书省(中央)2、设立特务机构:设立锦衣卫3、强化思想控制:八股取士4、完善司法制度,制定和颁布《大明律》和《大诰》片段1.“胡惟庸案”——立竿见影的行政机构改革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思考: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作用?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组成——皇帝侍卫亲兵、亲信锦衣卫职责——加强对官吏的监视和对人民的镇压锦衣卫权限——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是什么原因让官员们如此胆战惊心的生活?)皇帝利用锦衣卫对官员进行监视,侦察,实行恐怖统治.官员人人自危,度日如年.在这种情况下,大臣只能惟命是从,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片段2.“宋濂请客”——恐怖的厂卫特务机构之锦衣卫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思考:是什么原因让宋濂吓出一身冷汗?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朝前期还有什么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西厂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由皇帝的亲信组成,明太祖让他们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由皇帝亲自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管辖。东厂是明成祖时设的特务机构,由宦官统领,也由皇帝直接控制。西厂是明朝中期明宪宗所设立的,也是特务机构。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锦衣卫印明代锦衣卫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命题范围:答题观点:文体: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必须分为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第十五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片段3.“看榜文”——不求实际、禁锢思想的“八股取士”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思考:科举考试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如果你是当时的考生,你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试?材料二图中人物范进将自己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最终在“疯”中爆发出来.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材料三鲁迅曾说过:“八股文原是愚笨的产物”.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第一,仅从考试制度来看,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第二,到了明朝,不讲求实际学问,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目的是要拿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1、“靖难之役”: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1402年,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朱棣夺得帝位,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于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同时,他继续推行削藩政策,以加强君权。政治方面文化教育方面军事方面明朝君权的加强迁都北京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察继续实行八股取士继续实行削藩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厂卫特务机构削藩废丞相吏户礼兵刑工八股取士按察司废行中书省布政司都司皇帝臣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皇族小结:明朝君权的加强1、“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2、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A秦始皇、明太祖B秦始皇、明成祖C秦始皇、隋文帝D隋文帝、雍正帝3、明朝时期官吏战战兢兢,老百姓提心吊胆,这是以下哪个机构的设置所产生的后果?()A三省六部制B三司C行省制D厂卫特务机构4、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A焚书坑儒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5、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6、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是()①废除丞相②迁都北京③执行削藩政策④设立东厂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④7、明朝的一位地方官要进京述职,参见朱元璋,他应该去的地方是()A、洛阳B、南京C、北京D、西安8、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BB9、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A、废除行中书省B、废除丞相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八股取士10、明十三陵之一明成祖的长陵位于北京西北郊,下列选项与明成祖无关的一项是()A、废除行中书省B、发动“靖难之役”C、迁都北京D、执行削藩政策CA11、明朝八股取士造成的危害有()①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②阻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③考中做官的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④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材料一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朝代?(2)、与材料一有关的选官制度在唐朝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3)、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看法。(4)、请你写出一些与这一制度有关的成语、诗词名句等。隋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命题范围: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2.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3.文体要求: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以后经清代改建后,改名为天安门。明十三陵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郊,是明朝13个皇帝的陵墓群,也是全世界现存埋葬皇帝最多,保存情况最好的帝王陵墓群。其中,定陵的地下宫殿已经发掘并向游人开放。长陵、昭陵也可供游人参观.十三陵中以长陵规模最大,定陵地宫最为豪华,永陵的明楼全用花斑石筑成,最为精致坚固。陵东建有十三陵水库。环境幽美,景色壮丽,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明朝君权的加强明十三陵游览明十三陵你会发现:明十三陵,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陵”,想一想,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课外延伸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有那些是前代未曾出现过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感悟反思走出历史如果时光倒回,你愿意回到明朝生活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并谈一谈对现代社会建设的借鉴。小明: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非常有效……从此以后,大臣们忠于皇帝,臣民们安分守己,社会出现稳定局面。小军:这些措施对明朝来讲,有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锦衣卫、东厂不受法律制约,致使社会没有法制、民主可言,到后期,还导致了宦官专权,又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小红:八股取士虽然培养出了忠于皇帝的官吏,但却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限制了读书人的眼界,他们不关心世界发展,不关心科技发展。这是我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