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第一一单单元元古古代代中中国国的的政政治治制制度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它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2)掌握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它对西周政治统治的影响(3)掌握西周宗法制的内容与特点,理解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资料和图表,引导学生对抽象历史知识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难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夏商周对于学生而言,其年代较久远,故相对陌生,其中一些概念如宗法制也相对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借助教材中的“学思之窗”、“阅读与思考”等栏目及以学生有所了解的一些社会现象为例子,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教学过程〗第第一一单单元元古古代代中中国国的的政政治治制制度度本单元的主题词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规定着国家政权结构及其运作方式,维系着社会统治秩序的安定,对国家的兴衰存亡有着重要影响。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主要指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秦汉以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则成为它的基本内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随着中国古代经济结构和政治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对中国古代王朝兴衰有着重要影响。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既有利于西周的强盛,也为后来周王室的衰微埋下了伏笔。至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更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隋唐加以完善,宋元时期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空前强化,经历了初创、确立、完善、发展和强化的过程。在隋唐时期及以前,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我国封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其积极作用突出。北宋以后。它的消极作用日趋明显。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尽管它仍然维持了封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抵御了外来侵略,但却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导致了中国发展步伐的落后。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室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方面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学生描画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中,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奴隶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奴隶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统治,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皇权至高无上的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牢牢地控制起来,从而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从汉朝到元朝,由于形势的变化,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西汉、隋唐、北宋和元朝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那么,这四个时期封建王朝为什么要改革中央集权制度呢?怎样改革呢?改革后的中央集权制度各有什么影响?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到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日益衰落的封建社会的统治,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把秦朝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功能发挥到极点,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导入新课】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同学们却是耳熟能详的。而中国国家的形成,与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有密切的联系。大禹治水需要统一指挥和动员各地人民的力量,加强对人民的组织管理。所以,大禹治水和发展农业的过程就成为打破氏族部落组织,由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王权专制代替氏族民主,国家行政管理逐步成长的过程。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发展,由于战争的频繁,禹的权力越来越大,以致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有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迟到而被禹杀了。可见,禹似乎已不是群众的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这反映了中国早期的政治管理制度开始具备雏形,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茫茫禹迹,划为九洲”—夏国初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2、“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王位)世袭制材料一:《礼记·礼运》是这样描述远古社会的状况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就是所谓的“大同之世”。材料二:而夏朝建立后:“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就是所谓“小康之世”。请思考:夏朝建立后,相对于原始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推选首领注重的是“贤”与“能”,夏部落的大禹因治水有功,威望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公元前221年——1912年)夏、商、周秦清朝3高,根据禅让制,舜到了晚年,传位于禹。到禹时,夏部落逐渐强大,其权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在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确立了王位世袭制。(财产、爵位等)父子相传、兄终弟及。世袭制开始了一种私有制“家天下”,标志着我国过渡到奴隶社会。探究一: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原因何在?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3、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地方夏商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请同学们以列表的形式归纳这些官职名称及职责。官职中央地方相、卿土卜、祝、史师侯、伯职责辅佐天子,参与决策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执掌军权管理地方,向国王纳贡奉命征伐4、“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继承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夏商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有二,一是实行王位世袭制,二是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是传承的,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夏商的王位世袭制及地方的管理制度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的影响。探究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②形成一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承前启后:商朝继承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周亦是。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同学们看课本(汉墓画像中的周公辅助成王图)指出幼主登基在中国古代史上是屡见不鲜,同学们是否可以通过自己所知的知识,举出一位幼年登基的君主来呢?他们为什么如此年幼就当上君主呢?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分封制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引《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则六师移之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材料四: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材料五:平王之时,周室既衰,诸侯强并弱,齐、楚、始大,政由方伯。探究三:分封制的实行和推广情况?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4封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分封制有哪些局限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制。那么,何谓“分封制”呢?简单来讲就是“封邦建国”,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臣属,让他们建立诸侯国。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人物,即周武王和周公。王族、功臣、先代贵族,为什么是封这些人?王族是天子最信赖的人。功臣对建立新的政权有贡献,需要拉拢他们,必须给予一定的奖赏以示对天子忠诚的鼓励。可以借助先代贵族的威望减少新政权的阻力。受封的诸候,关系有亲疏,疆域有大小,但都有权利和义务:诸候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随同天子作战,向天子交纳贡赋等。诸候在其疆域内也可分封其子孙或其他贵族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其封地内也进行分封,封其后代为士。这样,天子之下分封诸候,诸候之下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下封士,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统治格局。西周这样统治有什么作用呢?由于层层分封所确立的诸侯、卿大夫与天子之间有着严格的隶属关系,各方诸侯都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因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牢固,这对巩固和扩大西周王朝起了积极作用。西周的分封制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但这种制度有没什么隐患?分封制下的诸候国,独立性比较大,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这就使得他们有强大的可能性,而对此周王是较难加以控制的。诸候也有野心,谁不想号令天下?当诸候的力量强大到一定程度后,他们也会想当天子,周朝的统治就岌岌可危。在西周前期,周天子的势力强大,可以控制诸候。但到了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落,诸候国势力日益强大,诸候开始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于是出现大国吞并小国,诸侯相互相争战的局面。而周天子对此却无力干预,这时出现了“楚王问鼎”的故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关于“楚王问鼎”的材料,分析一下“楚王问鼎”的实质是什么?“鼎”在中国有特殊意义,它原指中国古代的炊具,后来成为最重要的祭祀礼器。相传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故九鼎寓意天子的地位。诸侯对它除了毕恭毕敬以外,是没有资格来问津的。否则即视之为大不敬,是对王权的挑战。发生这样的事情,恰恰说明了,诸候势力的强大,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了“天下其主”的地位,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开始跃跃欲试,争霸中原。这严重冲击着分封制,标志着其开始瓦解。2、影响中国社会的—西周宗法制我们刚才讲分封制,但具体哪些人受封,那些人继承王位呢?这就涉及到西周的另一种制度――宗法制。定义: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嫡长子继承制。什么是嫡子?什么是庶子?什么是嫡长子?正妻(大老婆)生的儿子称为嫡子,其他妻室生的称为庶子,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称为嫡长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根据大宗、小宗而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嫡长子继承制即是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作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