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的性格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吴起的多重性格分析—《孙子吴起列传第五》读书报告2012级汉语言文学一班“伊谦书阁”读书小组电话:15802976925魏明珠41202032摘要:吴起和“武圣”孙武并驾齐驱,“欲就名”贯穿他的一生,其对名利的追求也达到了一种癫狂的境界。吴起至一国则国强,真可谓文能安邦武能定国。鲁以为将,破强齐;魏文侯以为将,破强秦;楚以为将,诸侯惧楚。然而吴起在楚受谗,在魏受排挤,身死楚国。而后世对他的生平事迹也各执一词,颇多非议,事实到底怎样,还需明察慎言。关键字“不孝”,“不忠”,不贪,不幸初读《史记》,我便对《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中的吴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对我的震撼远甚于“武圣”孙子的雄才伟略、远筹帷幄带给我的惊奇。吴起,他是怎样一个人啊?为什么他可以“杀妻求将”、“诛邻止谤”、“母丧不临”而又为无亲无故的士卒吸脓去疾?“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古人论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通常将孙武、吴起并称。翻阅中国历代兵书史籍,对孙武的赞颂如汗牛充栋,敬孙武宛若神人。那么能和兵家的祖师爷并称的吴起也绝不简单。在中国古代军事家和改革家的行列中,吴起也是其中翘楚。甚至就其武功而言,还超过孙武,但后代史学家对吴起却存在颇多争议。作为一个世俗中人,吴起身上有着难以抹灭的道德污点,但若因此而重孙轻吴则是不可取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举动,非常举动当以非常有的眼光予以公证的评判。“杀妻求将”的吴起。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吴起为了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杀死自己的发妻,用发起的人头换得帅印,用发妻的尸身铺就青云仕途。这实在令人发指,于情于理都难以逃脱世人的谴责和唾骂,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而吴起手起刀落,毫不犹豫,真是心狠手辣到了极点。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处在那个诸侯割据、战乱纷争的年代,人人都想有所作为,垂名后世。想他吴起年轻时富甲一方,游历天下,一心求官不成还落得家道败落。家境的衰败并未浇灭他求官的衷心,他不顾老母苦苦哀求,诀别母亲,啮臂为盟,下定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非是冷血无情,求功名,耀门楣,也是母亲的殷切期望。但他侍学于曾子却因不孝而遭轻视,母亲亡逝,并非不想回去奔丧,只是当日诺言尚未实现,他自觉无颜面对死去的母亲。老母带着未竟的心愿辞世,吴起因母丧不临而遭轻视,不难想象吴起此时内心的愧疚与悲愤。好不容易有了功成名就的机会,让他不得不抓住着难得的机会,为此甚至不择手段也在所不惜。而他的手段愈是惨烈就说明他心中的痛苦愈深,因而他急于建功立业,急于完成当时对母亲的誓言,在此看来,他杀妻求将似也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但手段却过于残忍。“不忠”的吴起。后世的军事家们因吴起的“不忠”而贬低吴起,理由是不忠于鲁国或者说他不忠于魏国,而“忠”字是兵家的基本守则,吴起因“不忠”而遭到兵家的唾弃,也无可厚非。但是,何为“忠”,何为“不忠”呢?身处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大爆炸时期,思想尚未统一,各国明主都极力网罗人才。无论是出身贵族还是贫寒之士,也不会抱守一国,为昏君、弱国所用。大家都想自己的才华得以施展,一举功成天下知。良禽尚择木而栖,何况是人才呢?如果因为这样,就说吴起不忠,那么战国时代,各大国恐怕也就没什么人才可用了吧。而张仪、苏秦、孙膑、乐毅等人怕也就成了不忠的代表了,为什么没有人说他们不忠,而用所谓的忠来约束吴起呢?况且,吴起的“不忠”是迫不得已的。鲁穆公听信谗言而辞退了吴起,并不是吴起离弃了鲁国,何谓不忠于鲁国?吴起“不忠”于魏国,主要原因是魏武侯对吴起生了疑心,吴起又受小人陷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魏武候新立,而吴起在魏国立有大功,未见有什么过错,“功高震主”从来都是君王的心头大忌。两方面综合起来,吴起自知在魏国能难以容身,才决定离魏投楚而去,可见吴起之所以“不忠”于魏国,是因为新主受小人挑拨容不下吴起,而非吴起狼子野心。所以说,给吴起扣上“不忠”的帽子是很冤枉的。我个人觉得,能够在战争年代击败强敌,保卫国家,开拓国土,革新体制,是国家繁荣富强,使百姓安居乐业的人就是对国家的忠心了。就连提倡“忠义礼孝”的孔圣人也曾周游列国,尚不得忠于一国,后人却拿着他所创的忠义标准来评判吴起,这本身就不合理。善于带兵,廉洁奉公的吴起。吴起带兵,他虽贵为将帅,却与最普通的士兵同衣同食,不搞特殊化,睡觉时不用床褥,与士兵一样和衣而卧,行军也不乘车骑马,而且亲自背粮,与士兵同甘共苦。有士兵生了脓疮,吴起用嘴为其吸脓汁,士兵母亲声泪俱下的哭诉,足见其治兵的成效。他在做河西郡守时,理证才干也得到了认可,声明大著。吴起不但军事谋略过人,一生大战小战八十余起,未逢败绩。其军事理论也相当出色,因材施教,改革军事制度,将军队的作战、协调能力最大化。最著名的还是他“舟中敌国”的论断,要求统治者修仁政,以德治民。不得不说吴起政治眼光的独到之处,作为一个武将,却将立国之本看的如此透彻,真是文韬武略并重,难得的奇才啊!怪不得后人评说“哪个国家用了吴起,哪个国家立刻成为强国,他在楚国变法的成功足以说明他政治才能的卓越。”有自知之明的吴起。吴起军事、政治才能无人能及,魏武候却任命田文做了宰相,位居其右。吴起很不服气,他找田文理论,说论管理文武百官,使百姓认可,使国家富强,你田文比不上我,为什么地位比我高?田文说了自己能把国家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有全局观,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吴起自知这方面不如人,便心服口服,而不居功自傲,恃宠而骄。不幸的吴起。每一个变革这都需要有强大的保护伞来保自己的命。吴起是不幸的,楚悼王死得太早,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使得楚国实力大增,疆域不断扩大,令各国侧视。但那些被变法剥夺特权和爵位的楚国贵族早已对他虎视眈眈,楚悼王一死,吴起就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杀。更不幸的是,吴起的改革体制还未来得及深入,又被楚国的后继者楚肃王废除了,以生命为代价的变法被轻轻地抹杀在楚国的历史里。楚国也变的破败不堪,最终灭于他国之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总是在受周围环境的逼迫,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对古人的评价与认识还得回到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去。如果单单用后世的仁义礼智信的条条框框来来对人物进行剪切,只会剪掉哪些最珍贵也恰恰是我们忽略的优秀品质,而留下一个写满批判的道德框架。【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82年11月1日.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