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学习目标:•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其特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3、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一、中国古代历史时期•1、夏朝和商朝•2、周朝(西周和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3、秦朝、西汉和东汉•4、三国两晋南北朝•5、隋朝和唐朝•6、五代十国•7、北宋和南宋(含辽、西夏、金)•8、元朝、明朝、清朝•二、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A、最高统治者叫国王•B、中央设相、卿士(参与决策);卜、祝、史、师(具体负责祭祀、占卜、记录和军事)•C、在臣属夏商的方国分封侯和伯(方国制度)•D、夏商制度对西周制度有直接影响。•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A、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内容:•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其直接统治的地区叫王畿•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殷商旧族。•权力和义务:见教材•C、作用和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为强国;但由于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设置官员、征派赋役、建立武装),一些诸侯日益强大,王权开始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2、西周的宗法制•A、目的:为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B、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C、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D、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E、作用:宗法制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王权,保证王权的稳定。家国一体。•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奴隶社会时期的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战国开始的封建社会,其核心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例1:在分封中,能够以周王名义“授土”、“授民”的有:•①、亲族②、功臣③、姻亲④、殷商降族⑤、殷商旧族•A、①②③•B、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A•例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C•例3: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主要是指:•A、西周的疆域在当时最辽阔•B、西周文化较夏商有重大发展•C、中国奴隶社会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分封制的实施及其结果•D•例4:下列各项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D、反映了诸侯与国王的经济关系•B•例5:西周分封制最核心的内容:•A、分封爵位B、分封人口•C、分封土地D、规定贡赋•C•例6:西周宗法制的来源是:•A、原始社会的禅让制•B、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C、原始社会的母系家长制•D、奴隶社会的分封制•B•例7: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含义是:•A、礼仪礼节•B、政治制度•C、风俗习惯•D、国家政权•B•例8:下列不属于诸侯王义务的是:•A、镇守疆土,以藩屏周•B、征派赋役,管理人民•C、朝觐述职,效忠朝廷•D、互相征战,开拓疆土。•D•例9:“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体现西周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表述是:•A、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B、上下级的关系•C、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D、不同宗族的大小关系•C•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皇帝制度•A、秦朝完成全国统一后,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皇帝这一称号自此而来。•B、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这也是皇帝制度的特点。•C、为了显示皇帝独尊,还作出了许多皇帝专享的规定:朕、制、诏、玺。•2、秦朝的中央官制•A、中央政权的组成(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设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B、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①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即国与家同治。•3、地方制度:郡县制•A、秦朝在地方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或县长。•B、郡县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西周实施的分封制被郡县制所代替,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实质、作用•内容: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它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特点: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实质: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作用:•①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大国•②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律、三统一、驰道、灵渠、长城、移民)•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也产生了消极作用:推行暴政,激化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秦朝灭亡。•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概念: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是皇帝个人独断专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既可以决策又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形成的背景:•A、战国以来的经济发展。•B、各国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度•C、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法治”的思想•D、国家的统一。•例1: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C•例2: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①由奴隶制度向封建社会过渡•②由分封制向郡县制发展•③、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④、由诸侯割据走向大统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D•例3: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A、以什五为基层单位•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D、直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B•例4: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管理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官员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够世袭。•D•例5: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A、金字塔型的统治机构的建立•B、皇权至高无上•C、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建立•D、郡县制的全面推行•B•例6:对秦始皇评价的着眼点在于:•A、开拓疆土•B、统一律令•C、修建长城•D、统一中国•D•例7:下列措施是秦始皇首创的是:•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孔铜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D•例8: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的说明了:•A、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过时•B•例9:秦朝能够达到“一法制、行、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统一•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第三课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的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从汉至元,皇帝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2、君权和相权•A、汉:中朝是决策机构,外朝是执行机构•B、东汉:设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C、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形成•D、隋朝:三省制发展•E、唐朝:三省六部制完善•F、宋朝:中书门下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政;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力;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G、元朝:中书省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宣政院统领宗教和管辖藏族地区•3、监察体制•A、秦朝:中央-御史大夫郡-监御史•B、汉朝:中央-御史大夫地方-刺史•汉朝以后,监察制度逐步健全•C、唐朝:地方设置道,作为监察区,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实体•D、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负责监察•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秦朝:郡县•2、汉朝:汉初郡国并行;武帝后郡县;东汉末,州郡县三级•3、隋朝:州县•4、唐朝:州县-道州县•5、宋朝:路州县•6、元朝:省、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两个单列行政区-中书省管辖的“腹里”和宣政院辖区(川、藏、青)•7、明朝:布政司、府、县•8、清朝:省、道、府、县•三、三省六部制的影响•1、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四、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1、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交流和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五、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4、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服从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焦点问题: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六、如何认识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焦点问题:君权和相权的矛盾•2、特点:•A、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B、在制度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3、结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于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七、如何认识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焦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2、特点:•A、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B、是地方割据和削弱地方权力的问题•3、趋势:在分权的基础上,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建立起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的管理体制•4、影响: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八、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1、三大地方行政制度与中央的关系•2、作用和影响•3、相同点•4、认识:•A、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的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员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的进步;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划越划越小。•B、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例1:隋朝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突出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增大•B、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D、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例2:7-9世纪末日本遣唐使来中国,负责接待的部门是:•A、工部•B、吏部•C、礼部•D、户部•C•例3: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王朝,吸取了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王朝和它采取的措施是•A、汉朝分封诸侯国•B、唐朝增设节度使•C、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D•例4: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分裂割据的问题,宋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 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