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行政管理鲁克营一、规划概况1、市域指连云港市的行政区范围,包括连云港市区、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的全部,以及市域海岸线以外近海海域及所属岛屿。市域总面积32750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7444.59平方公里,其余为海域面积。2、规划区包括现连云港市区行政区划范围,东海县的浦南镇,灌云县的宁海乡和沿海铁路编组站以东岗埠农场的部分用地、同三国道以东的张湾乡部分用地,以及白塔埠机场控制区,总面积约102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行政区面积约830平方公里,浦南镇面积约122.5平方公里,宁海乡面积约45.5平方公里,白塔埠机场控制区约12平方公里,岗埠农场约11平方公里,张湾乡约1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为城市建成区范围,包括新海城区和连云城区两部分。其中西部新海城区包括新浦区和海州区建成区范围,东部连云城区包括连云区、港区、开发区及临港产业区建成区范围。4、规划用地范围西自同三高速、新沭河、临洪河一线,南至连霍高速公路、烧香河一线,东至海滨及连岛,总面积约639平方公里。二、市域城镇体系1、连云港市的区域定位(1)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2)上海和青岛之间迅速发展的港口城市。(3)江苏省城镇体系一级Ⅱ类中心城市,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在“三圈五轴”中处于徐连城镇聚合轴和连通城镇聚合轴的交汇处,苏北主要的出海口岸。(4)江苏沿海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城市。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组织(1)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在全省“三圈五轴”空间发展格局指导下,构筑由一个中心和“一纵一横”两条城镇发展聚合轴构成的城镇空间总体格局。一个中心:指连云港市区。“一纵一横”两条城镇发展轴:“一横轴”指陇海铁路和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的徐连城镇发展聚合轴连云港段;“一纵轴”是指连盐通(沿海)高速公路和规划中的沿海大铁路青岛—连云港—盐城段以及沿海港口群体构成的连通城镇发展聚合轴连云港段。(2)、市域城镇层次系统①连云港市区为市域城镇体系的一级城市,也是城镇体系的核心和中心城市。②东海、赣榆、灌云和灌南4个县城构成市域城镇体系的二级城市。③市域城镇体系的三级城镇是市域内5个重点中心镇。它们分别是赣榆县的海头镇、东海县的白塔埠镇、灌云县的杨集镇、灌南县的汤沟镇和灌云、灌南的燕尾港——堆沟港镇。④市域内的一般建制镇为市域城镇体系的四级城镇,市域内至2020年不再设乡的建制。3、城市结构形态由新海城区和连云城区组成的组团式城市形态。组团功能:新海城区——城市的行政、文化体育、商业商务中心,科研教育和创新研发基地。连云城区——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是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国际海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加工区、临海产业区和海滨旅游基地。城市发展方向新海城区:主要向东北方向发展,适度向东南方向发展。连云城区:主要向西南方向发展。4、城市中心格局(1)城市中心格局规划城市中心结合连云港组团式城市形态,形成“一主一副双中心”格局。城市主中心:位于新海城区,包括市级行政、文化、体育中心和城市商业商务主中心功能;城市副中心:位于连云城区,包括城市商业副中心和区域性国际商务中心功能。(2)城市中心体系中心城区形成一级中心(市级)、二级中心(片区级)、三级中心(街道社区级)三级公共设施配置体系。三、郊区规划1、规划范围(1)本规划所指的郊区是指在规划区范围以内、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地区,包括锦屏、新坝、板桥、徐圩、朝阳和东海县的浦南等6个镇,云台、花果山、宿城、高公岛和灌云县的宁海等5个乡,共11个乡镇。2、城镇空间规划城镇发展定位新坝镇——利用现有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作为周边边远乡镇的发展中心,带动其本身和周边乡镇的共同发展,规划新坝镇定位为贸易型城镇。浦南镇——以原浦南开发区为依托,与海州区洪门工业区对接,加强内引外联,大力发展乡镇工业。远景成为连云港中心城区对外扩展的首选之地,规划浦南镇定位为工业型城镇。徐圩镇——以原盐生产、水产品养殖和海洋捕捞加工为主的工业城镇。云台镇——结合现云台农场建设新镇区,定位于农业型城镇,为远景中心城区发展可选空间之一。一、连云港城市空间发展长远构想实现“活力之城、生态共生城市、最佳人居城市、海滨山水城市”的城市空间发展目标,构筑连云港“拥山•抱河•海上连云”的远景城市空间构架,发展多个城市组团,从而完成连云港由双组团到以新海城区和连云城区为核心的双核多组团城市的飞跃。二、远景空间发展时序阶段一:完善双组团结构,形成现代化城市框架新海城区和连云城区划定东西沿展的最终边界,保证两城区间一定的生态空间间隔,并加以严格控制。两组团内部按照科学的空间策略,优化结构,紧凑布局,避免无序绵延。当双组团结构相对稳定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约120万人。阶段二:实施“抱河”空间构想,发展浦南片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强城市实力依托浦南地区公路、铁路、航空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利用充足的土地资源条件,保持蔷薇河两岸一定的生态空间,处理好蔷薇河水源保护,使浦南片区成为城市未来发展产业的首选空间。浦南片区发展用地约2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25万人,并且仍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阶段三:寻求发展动力和机遇,适时建设台南片区,实现“拥山”空间构想。积极寻求投资机遇,通过较大规模的项目带动,适时建设台南片区。台南城区应规模恰当,以生态型科技城为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科研、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高尚居住等。台南片区控制发展用地约25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25万人。阶段四:建设台北“海上连云”,提升城市功能在保持城市良好的空间结构的前提下,远景在西墅西侧海州湾内通过添海建设海滨新城,重点发展国际性商务、高档居住、海滨旅游度假,实现城市主导功能由“生产型”向“生活服务型”的根本性转变和提升;打造新的滨海景观带,形成良好的滨海城市风貌,实现连云港走向大海的城市梦想,将连云港建设成为新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国际性城市。“海上连云”发展用地约6平方公里,容纳人口约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