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货币的起源及形式的演变§1-2货币的职能§1-3货币的定义§1-4货币制度§1-1货币的起源及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历史货币的起源是与交换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交换的发展,并且为了更好的交换,货币才得以发展。(货币起源于交换)在物物交换中,交换的成本很高,而且供需在时间上很难吻合。二、货币的形式演变过程1、实物货币(羊、牛、贝壳)2、属货币具有成为货币的天然属性3、纸币(1)代表货币:内在价值小,但有十足的金银储备;制造费用低,安全,运输方便;(2)信用货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的货币,即不兑现纸币,是一种法偿货币4、存款货币(支票)支票的签发者是各家商业银行不是无限法偿5、电子货币——无现金社会§1-2货币的职能一、价值标准(StandardofValue)可以用来衡量商品的相对价值,表明一般购买力的数量。1、人们可以在语言中用货币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的存在。2、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2、为了便于商品之间价值的比较,就规定了一个货币计量单位。3、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价格与价值也有相违背的时候。如价格远远高于价值,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交换有两个阶段:物物交易阶段媒介交易阶段(1)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价格高,货币购买力低。(2)物价指数与货币购买力:二、流通手段(mediumofexchange)——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三、价值储藏(StoreofValue)四、延期支付(standardofdeferredpayment)§1-3货币的定义一、货币的一般定义1、马克思对货币的定义:(1)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universalequivalent)的特殊商品(2)社会的计算工具。可以衡量某种商品的社会需求量和供给量。(3)是一种“政治选票”2、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在商品劳务的交换和清偿中被普遍接受二、货币的层次划分(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的任何东西。1.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定义货币供应量的意义2.调控货币供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3.对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狭义货币M1(只有绝对充当交易媒介的资产才是货币)M1=C+Dd。2、广义货币M2(包括价值储藏手段)M2=C+Dd+Ds+Dt3、货币扩展定义M3、M4(1)M3=M2+Dn(2)M4=M3+L其中L——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资产(主要是各类短期债券)。L有一定的风险,可能损失。与前三种有很大的差别。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三、我国的货币定义1、M0=C2、M1=M0+(企业支票存款+农村款+机关团体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3、M2=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外汇存款+信用类存款)4、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额可转让存单CDS)§1-4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及其构成1、概念: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2、构成:(1)确定本位货币的材料及货币单位(2)确定本位币和辅币发行和流通的程序(3)规定发行货币的准备(4)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是否可自由兑换、汇率的确定)二、类型1、商品本位制(1)银元本位制(16世纪开始)(2)金银复本位制(16-18世纪)(3)金币本位制(1816年英国)2、混合本位制(1)特点:以部分商品和部分信用为基础(2)类型:①金块本位制——以金块为准备的银行券的货币制度②金汇兑本位制——本币间接与黄金挂钩,通过建立本币与金块③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广义混合本位制3、信用本位制——不兑现1933年后三、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1、古代货币制度(前资本主义时期)有铸币,发行权收归国有。特点:(1)货币材料众多(2)铸币权比较分散(从统一的市场角度说)(3)币值不稳定。2、近代货币制度(资本主义确立到20世纪30年代)(1)确立了货币材料——国际金本位制度(2)确立了货币单位(3)建立了一整套货币铸造、实行金属准备制度3、现代货币制度(1)实行不兑换的货币制度(2)通货中应包括银行支票存款账户(3)发行的原则不以贵金属为依据(而以外汇、公债、贵金属、票据等为基础)。参考书目: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