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省榆林市2013届高三语文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知识的“能”与“不能”艾佳慧社会科学研究能增进人类社会的福利并带给我们更多的幸福和自由吗?丹尼尔·克莱因指出:知识不仅仅只是信息,它还是一种解释和判断。可以说,这是一个对社会科学知识内在性质的相对全面的判断和认知。所谓“信息”,不过是学者们对生活世界中各种事实、现象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所谓“解释”,不外乎是运用各种理论方法和工具对诸多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一般化的分析,目的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看似混乱无序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世界;而所谓“判断”,其实就是根据解释的结论提出一些能够完善和改进这个生活世界的诸多方法而已。在知识的三种性质中,判断尤为重要,因为连接人的“思”和“行”的就是具有判断力的知识。因此,一个社会科学研究者不仅是一个勤勉的资料收集者,一个高超的解释者,更应该是一个明智的建议者,一个真诚的社会影响者。这四种角色分别体现了一个学者责任的两个方面: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一方面,学者必须在学术传统和学术规范的基础上,探究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学者也有义务运用他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判断解释的好坏,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明智的建议。这些,就是知识的“能”了。但是,知识的运用和效力是有明确边界的。根据人性假定理论,虽然人是有理性的,但由于受个体自身的知识、环境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理性相当有限。社会科学研究者也不例外。因此,社会科学知识就只能是有限的和不完整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歌德语)。马克斯·韦伯则明确地指出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行动边界:通过信息收集和理论解释给出各种政策的利与弊,如何选择却是决策者自己的事。社会科学研究者必须明智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建议者,而不是政策制定者。这就是社会科学知识“能”与“不能”的边界。但是,由于人们不断探索而得出的新的社会科学理论并不是知识的全部,那些默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也是使得人类生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的知识来源。因此,我们或许应当对现有理论不能解释的种种问题保持一份敬意和谦卑,也许也能稍微消减一下那种想用社会科学知识影响和改造社会的自负心理。更重要的,这种自负心理一旦和国家权力结盟,就很有可能造就真实的灾难。虽然社会科学研究者们的动机和愿望是良好的,但是经济学里的一句俏皮话其实相当深刻地揭示出了愿望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吊诡——“通往地狱之路往往铺满善意”!因此,知识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权力、利益或流行民意的合谋者,而这种“不能”在我看来其实更值得人们注意。1.下列对于原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基于对社会科学知识相对全面的判断和认知,丹尼尔·克莱因才指出知识包含信息、解释和判断三种性质。B.根据解释的结论提出一些能够完善和改进这个生活世界的诸多方法的做法被定义为知识的判断。C.“人性假定理论”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知识一定是有限和不完整的。2D.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判断解释的好坏,并提供一些明智的建议是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责任。2.下列叙述中,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通往地狱之路往往铺满善意”这句经济学里的俏皮话讽刺了那些和权力结盟的学者往往带着善意的面具与国家权利共同谋求利益。B.通过运用各种理论方法和工具对诸多社会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一般化分析,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个混乱无序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世界。C.知识的判断性将理论思考和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了知识最为重要的性质。D.人们不断探索而得出的新的社会科学理论并非知识的全部,它必须与默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一起才能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3.下列推断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经济学家不但要在学术理论上不断突破,而且要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献策献力。B.个人学识的限制、职责的边界,都构成了对于知识效力的限制。C.本文针对知识的“能”与“不能”展开讨论,旨在辨析知识的边界并指出知识对于社会发展进步所具有的潜能。D.社会科学研究者往往一厢情愿地想用社会科学知识影响或改造社会,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们需要对这种自负心理保持克制。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粘罕不听,使就馆,守之以兵。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金人迫弁仕.刘豫,且訹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说之见其诗,奇.之奇:以……奇B.金人迫弁仕.刘豫仕:做官C.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致:表达3D.于我幸.矣幸:宠幸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朱弁宁死不屈精神的一组是()①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②固拒驿门,忍饥待尽③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④复欲易其官⑤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⑥要当舍生以全义矣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弁年少时很聪明。晁说之对他的才能很是惊奇。建炎初年,朝廷商议派遣使者问安两宫皇帝,朱弁挺身自荐。见了粘罕,请求和劝告的语言十分恳切。B.绍兴二年,宇文虚中说议和可行,应当派一人到元帅府去接受国书回国,让朱弁和正使王伦商量决定谁去谁留,朱弁毅然留下来,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王伦。C.朱弁忠贞爱国,而对敌人或“困之”或“易其官”这些软硬兼施之举,丝毫没有屈服动摇。D.朱弁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坦然交代身后事。他谢绝了众人的劝告,没有放弃死的念头,谈笑自若,反而不明白诸君悲痛什么。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5分)⑵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南柯子·春景田为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①清明时候被莺催。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注】①些子:唐宋俗语,稍许,这里指时间短暂。8.上片描绘出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9.词的末两句是如何抒情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1),任重而道远。(《论语》)(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3),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5),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6)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做答时,请先填写所选大题题号。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4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狗刘国芳狗旺发迹后养了一条狗。狗是狼狗,高大、凶悍,狗旺的个子也是高高的,大块头,于是狗旺和狗站一起便应了那人高马大的话,当然,在这儿马应改作狗。村里人对狗旺是怎样发迹的不大清楚,既不见他劳累操作,也不见他终日奔波,倒是清闲得很,成天和三五个不知哪路来的朋友牵了狗玩。村上别的人家也是养了狗的。狗旺把狗牵出去,见了别家的狗便发一声唿哨,于是他那狼狗便雄赳赳冲上去,初时有些狗也敢搏斗,但往往被那狼狗咬得遍体是伤;久了,不再有狗敢搏斗了,见了,望风而逃。那些狗的主人便愤愤不平。当然,也仅仅在心里作不平状。见了人,狗旺也会冲他的狼狗发一声唿哨,于是那狗仍雄赳赳地向人扑去;于是被扑的人或惊慌失措或东蹿西逃或跌跌倒倒或脸色煞白魂飞魄散。不过当狗快追到人的身边时狗旺还是会发一唿哨把狗喝住的,于是对方便气喘吁吁地骂:“狗旺,你妈的不是人。”狗旺不恼,笑一下,回答:“跟你开个玩笑嘛,又不当真。”若是边上有狗旺的朋友在,便会帮腔:“狗旺看得起你才跟你开玩笑。”对方便掉转身,吐口唾液呸一声。有时候狗旺不在,那狗也会在村子里转,见了孩子,那狗会突然向前蹿几下,作凶猛状,孩子哇哇地哭,喊爹喊娘;有些孩子过后还病、发高烧。于是孩子的父母便会走进狗旺的院子对狗旺说:“狗旺,你要好好管一下你的狗,它把我孩子吓坏了。”狗旺便懒洋洋伸个腰,然后说:“狗是畜生,我怎么管得了。”这样说便让人很气愤,于是说:“你不管,我以后见着那畜牲打死它。”“你敢。”狗旺大喝一声。说话的人忽然就不敢说了。过后见了那狗,便横眉怒目,但也仅仅把脚跺两下,有锄头什么的在手,也只冲狗晃两晃,做打狗状,却不真打。狗似乎晓得这是假动作,不惊慌,还大模大样地往那人跟前走过去。后来狗旺被公安局抓走了。抓狗旺的那天还抄了家,搜出许多文物古玩。于是村里人晓得狗旺为什么白天清闲得很,原来他专在晚上做勾当,挖人家的坟撬人家的棺材板。这种罪是要判刑的。狗旺一去不归,于是孤单了那狗,整天莫名其妙地叫。有一天晚上还叫,当时是夏天,大家在外头坐着歇凉,狗叫起来吵人,大家烦了,都骂“那畜生。”还有人说一声:“去打死它,看它还叫不。”都点头。于是在屋里把锄头什么的拿在手上,一伙人雄赳赳赶上门去,进了院,还把院门关上,狗没法逃了,于是被打得哀哀地叫。狗旺屋里是有人的,大喊:“莫打呀莫打,它是畜生。”有人回答:“就打这畜生,谁叫它平日作恶多端。”狗于是被打死了。出了院子大伙兴高采烈,有人说:“这畜生早该打死它。”有人接嘴,说:“是啊,以前怎么没想到把这畜生打死呢?”这话说完大家忽然不做声了,还有人低下头,当中一位拿眼四处瞅瞅,见大家不再像刚才那样兴高采烈。(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5A.小说开头把狗旺和狗放到一起介绍,还特意让“狗旺和狗站在一起”,化用“人高马大”为“人高狗大”,这可以理解为是作者有意地将狗旺和狗进行类比,有讽刺贬斥狗旺的意思。B.狗旺被抓之前,村人吓唬狗,那狗“似乎晓得这是假动作,不惊慌,还大模大样地往那人跟前走过去”——这让人联想到成语“狗仗人势”,也让人联想到这是一只聪明的狗。C.先前村人对狗敢怒而不敢言,后来终于把狗打死了,这说明村人虽然有软弱的一面,但最终还是有所觉悟,有所反抗。D.这篇小说巧妙地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例如前面写“不见他劳累操作,也不见他终日奔波,倒是清闲得很”;后面写“原来他专在晚上做勾当,挖人家的坟撬人家的棺材板”。前面写村人说要打死那畜生,狗旺一句你敢,便吓得不敢说话;后面写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