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教学目的1.使大学生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把握辛亥革命的基本脉络,了解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2.使大学生了解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深刻体会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使大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和了解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二、教学要求1.要处理好革命与改良的关系,既要充分肯定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又要客观评价改良的作用;2.要深入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权性质和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要充分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步性,并认识到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3.要深入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并进一步总结归纳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三、教学内容问题一: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必要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一)民族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与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民族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2(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三)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1.武装起义的发动2.群众自发的反抗运动3.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破产问题二: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一)武昌起义与南京临时政府1.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2.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3.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问题三: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一)袁世凯窃国(二)挽救共和的努力1.宋案和二次革命2.护国战争3.护法战争(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3.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四)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3四、教学重点1.阐明革命与改良的关系2.阐明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3.阐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五、教学难点1.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革命与改良的关系2.如何阐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六、教学实践组织同学参观天津中山公园(公园内矗立孙中山塑像和纪念碑,碑阳为《中山公园记》,记录公园的历史沿革;碑阴为《孙中山演讲辞》,纪录孙中山先生1912年应袁世凯之邀北上共商国是时在公园的演讲词)。七、学习思考19世纪中叶至今,对现代化的执着追求,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基本线索。同时,中国近代社会,革命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从辛亥革命到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浪潮汹涌澎湃,轰轰烈烈。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学者在反思革命史观的基础上,开始以“现代化”为主线重构近代中国的历史。近代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出现了尖锐对立的观点。有观点认为,近代中国接连不断的革命只是对外解决了民族独立问题,对内则只实现了政权更迭,经济发展、人口、三农等现代化建设问题一个也没解决,总体来说,革命对内延误了现代化。如何看待这种观点?也就是说,在近代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互为补充还是二律背反?弄清这个问题对今天的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讨论。八、文献资料1.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54—755页42.周恩来:《在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5年9月3日),《人民日报》1966年11月13日3.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10月),《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0日4.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中国新闻网2006年11月12日九、研究论述1.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纪念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2.郭世佑:《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与历史结局再认识》,《清史研究》1995年第3期3.张磊:《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4.龚书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改良》,《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06年第10期5.李毅:《“告别革命”论三谬》,《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