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辅导》考试试题姓名:赵玲学号:1050220037一、试结合自身的成长经验谈谈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异同以及联系。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的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立场及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观不同。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都是针对学生的。小学时的德育工作者往往把学生当作塑造对象,把自己视为“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而中学大学的辅导人员则把学生视为有着自身需要的“当事人”,把自己看作从旁提供帮助的服务者、协助者。在师生关系上,德育工作中的教师是我们心中的权威;辅导教师则更像是我们的参谋、朋友,甚至是我们的“同伙”。(2)内容不同。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都包含一些他方包含不了的东西。如学习辅导,择业辅导中就有一些内容不属于德育工作的范围。小学时的德育工作一般也不给我们处理和解决诸如神经过敏性焦虑、强迫观念、厌食等纯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反过来,心理辅导一般不直接解决,也不能直接解决政治观点、立场问题。(3)目的不同。德育工作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而心理辅导还特别重视个人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要求我们按照我们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去行动;而心理辅导则要求我们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同周围环境及他人保持心理上的适应。(4)原则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价值倾向,往往要求旗帜鲜明,而心理辅导员人员则不代替当事人作价值判断。思想政治工作中鼓励我们有勇气公开承认错误,心理辅导却强调要为我们严格保守秘密,以保护当事人的自尊。思想教育要求我们面对现实,心理辅导在特殊情况下却允许采用心理防卫机制。(5)方法不同。德育工作方法很多,伦理谈话、提供榜样、实践锻炼等都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心理辅导的方法有会谈、心理测量、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娇正、沟通分析等,其中有许多方法是我们以前在德育工作中没有经历过的。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首先,他们具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都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宗旨的。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德育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有不成熟到成熟过渡的关键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期间面临诸如知识学习与培养能力、人际关系、恋爱与性等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这些都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形成良好政治、道德品质的基础。高中时期的我们又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高中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高中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顺利成才和全面发展。显然,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大德育视野中的内容。再者,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德育过程就是促进我们的思想内容矛盾转化的过程。我们思想内部的矛盾在深层次上就体现在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因素中,表现为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对于我们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内在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为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内在发展的环境,从而提高了德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可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上是相通的。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当代中学生的学习、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机率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德育除了坚持以往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外,还必须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浅谈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教育性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指心理辅导工作者在进行学生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是指学生心理辅导要面向所有学生,而不仅仅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极少数学生。全体学生都是心理辅导的对象与参与者,这一原则已经成为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基本要求。3、保密原则学校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对学生的咨询内容给予保密,来访者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只有这样来访学生才会打消顾虑,将积压在内心的难以向他人启齿的内心“秘密”。如因工作等特殊需要不得不引用咨询案例时,也须对材料进行适当处理,不得公开当事人的真实姓名、班级或具有明显个人特征的信息。保密是心理咨询的首要原则。4、尊重理解原则这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这也是人际关系的首要原则。理解,则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做到了尊重和理解,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5、共情性原则共情:也叫同感,同理心。即“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对方的感受,并把这份感受传达给对方,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是关注、接纳和理解的,从而建立一份信任和支持,并激发他进一步倾诉的意愿”。最重要的尝试改变自己的立场,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6、助人自助原则心理咨询是来访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所谓“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在一般的理解中,是基于一种人本主义的理念。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很多潜能,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种种环境条件制约而未能有效发挥出来,所以,心理咨询的功能就是帮助来访者发现他们本身生命中的潜能,以自我改变,追求新的更美好的人格与人生境界。心理咨询师所扮演的是一个陪伴者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替代当事人作决定。换言之,“助人自助”的含义是“助人达到自助”。对于课堂教学来说,老师也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主体、参与者,引导学生达到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7、来访者自愿的原则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咨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询关系的先决条件。没有咨询愿望和要求的人,咨询者不应主动去找他(她)并为其心理咨询,只有自己感到心理不适,为此而烦恼并愿意找咨询人员诉说烦恼以寻求咨询者的心理援助的人,才能够获得问题的解决。但是符合危机干预条件的必须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危机干预是指当事人的行为可能威胁到其自身或是他人生命安全以及社会安全。其他情况一般来说班主任只能采用“建议”学生来咨询,也可以陪同过来。8、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学会调适,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又要协助学生寻求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学生达到心理健康。9、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心理辅导工作者在心理辅导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以学生为出发点,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这一原则集中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本质特征。10、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是指学生心理辅导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心理辅导活动。这一原则是学生心理辅导的精髓。11、整体性发展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是指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工作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心理辅导工作,注重学生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心理问题作出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片面性倾向。12、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心理辅导要重视活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作用,在心理辅导进行的过程中,尽量通过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且要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13、参与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是指学生心理辅导要以学生充分的参与和心理辅导工作者平等的参与为条件。14、多样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是指心理辅导的具体形式和方法是多样的、富于变化的,并且在辅导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的答案也应该是开放性、多样化的,并不是非此即彼或唯一的。三、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哪些?(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二)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1、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2、班主任工作要面向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三)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1、主题班会具备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条件2、班会心理课要以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四)个别辅导(五)小组辅导(六)心理训练(七)心理学常识讲座(八)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九)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十)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1)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2)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3)利用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需求。(4)利用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影响学生的心理,化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困扰。(5)重视教师人格的力量。(十一)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四、什么是心理辅导中的辅导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者或教育者与来访的当事人或学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帕特森曾写道: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际关系,请注意,我不是说咨询或治疗涉及人际关系,我是说它就是一种人际关系。辅导者与来访求助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更是决定咨询与辅导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建立良好关系过程中,咨询与辅导人员的态度和相应技术起着主导作用。基本条件是共情、尊重和真诚,除此之外,还有具体化、即时性、对峙等。(一)共情1.要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系出发,设身处地体验他的内心世界;2.要以言语准确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3.可借助非言语行为如目光、表情、姿势、动作变化等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4.表达共情应适时,适度,因人而异;5.重视来访者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可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感到被理解了。(二)尊重1.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一个人,包括他身上的消极面和缺点;2.尊重意味着以真诚为基础,并非无原则的迁就;3.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不管男女、贫富、出身、职位;4.尊重意味着以礼相待,对来访者热情相待,礼仪周全;5.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6.尊重意味着保护对方隐私。(三)真诚1.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与实话实说有联系,但不能相提并论。真诚应符合对来访者负责,有助于来访者成长的原则,所以真诚不是什么都可随意的、直接的说出来,有时实话未必要实说。2.真诚不是自我的发泄,应适度,过多地宣泄自己反而会产生负面效果。真诚应实事求是,不必在来访者面前过多表现自己的完美,增加修饰成分,要实事求是,不妄自菲薄。(四)积极关注1.应避免盲目乐观和过分悲观。片面理解积极关注的辅导员,会表现出对来访者过分乐观,淡化来访者的问题性质,对来访者保证“天下太平”。另有一些辅导员被来访者的自我描绘所迷惑,自己也感到沮丧无望,消极悲观,从而强化了来访者的消极悲观面。2.要立足于实事求是,以事实为基础。积极关注不能无中生有,要符合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否则来访者会觉得辅导员只是哄自己、安慰自己、取悦自己,是辅导员无能的反映,这样的积极关注会适得其反。3.要促进来访者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从而促进自我成长。(五)具体化1.要澄清具体事实。若来访者所叙述的事件是模糊的,辅导员要设法搞清楚对方所表达的真正含意。2.要明确词汇概念的具体含义。因为来访者对某些词汇概念的理解不同,使之与其原意相差太远。例如某个学生没有把所想的告诉当事人,结果当事人认为这个学生“很虚伪”,这显然使用概念不当。对此要层层解析,予以澄清。(六)即时性1.引导来访者及时表述现时的想法和感受,避免过分注意过去和将来。2.辅导员对来访者与自身的辅导关系要敏感,对来访者的言行要作即时的反应和反馈。3.在辅导过程中更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