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件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2高三语文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件大赛作品: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年级:高三姓名:袁书春1.了解什么是艺术表现里的虚实。2.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或成语,掌握其用法。3.整体把握全文的主旨,通过文中例子体会作者所阐述的道理。4.触类旁通,用课文中的观点阐明其他问题。教学目的宗白华(1897~1986),美学家。江苏常熟人。主要著作有《美学散步》《艺境》,还有译著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作者介绍1.给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尘滓(zǐ)鬃鬣(liè)住宅(zhái)B.哂笑(xī)凤夔(kuí)昉明(fǎng)C.箴言(zhēn)笪笞(dá)赘疣(yóu)D.摇曳(yè)翚飞(huī)跂翼(qí)2.下列是本文中的成语,使用该成语的两句中哪句对,哪句错?①去粗存(取)精A.对于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尤其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B.这次去登山的人不必太多,我们要去粗取精,队伍需要精兵强将。预习检测B(对)(错)shěn②虚实相生A.我们这十几个人中,有的壮实,有的身体差,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虚实相生,团结协作。B.作文也是一门艺术,该饱满处要饱满,该简略处要简略,虚实相生,艺术性更强。③一鳞一爪A.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一鳞一爪,妄加评论。B.要掌握鳄鱼的活动情况,就必须搜寻鳄鱼的一鳞一爪,实行跟踪记录。④宛然可见A.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可见。B.打开古墓,只见女尸肌肤完好,宛然可见。(宛然如生)(错)(对)(对)(错)(对)(错)1.中国艺术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提示: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理清全文思路虚实结合才能形成艺术的美去粗取精——粹丰富全面——全辨证统一形式主义自然主义典型的美洪昉思王渔洋赵执信共同特征:贯穿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虚灵空间绘画为例戏剧为例复述全文内容一、解读1~6自然段1.“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简述这句话的意思,作者用以说明什么?2.由作者所说的内容来看,到底什么是“虚”和“实”呢?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自然主义、形式主义和现实主义艺术观的区别。(结合注释与书上内容作答)。提示:此句本意是说,学习涉猎不全面,掌握不精到,就不能算是美好。文中用以说明艺术的美只有做到既“全”又“粹”才能真正表现出来。提示:“虚”就是隐略,去掉的“粗”,就是“全”中的非“粹”的那部分艺术空间;“实”就是显现,保留的“精”,就是“全”中的称为“粹”的那部分艺术实体。二.解读7~12自然段:1.“这是大大的误解”中“这”指什么?3.第9段中所说的“真”到底应该怎样理解?提示:指前一句对王渔洋、赵执信的观点的理解。提示:不是自然主义的逼真,而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一种神似的美。2.观察《女史箴图》《步辇图》《荷花小鸟》图等,尝试谈谈这几幅名画的虚实相生的手法。4.中国的书法贯穿舞蹈精神,怎么理解?请以张旭的狂草加以阐明。提示:注意揣摩其笔锋、笔势与剑法的关系。三.解读13、14自然段:1.作者是在谈艺术中的虚实相生的手法,为什么要举《诗经》的例子呢?2.中国艺术的特殊性在于何处?提示:举《诗经》的例子不是就诗歌来谈,而是就《诗经》中赞建筑运用了舞的姿势而言。诗歌本身是一种艺术,文学也是艺术。提示: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来的虚灵的空间感有别于西洋和埃及的几何学的空间感。触类旁通作者没有举所有的艺术形式来阐明艺术的虚实相生的特点。你能以音乐、建筑、印章、剪纸等其它艺术形式来说明吗?说说下列引文的含义,并说明它们在阐释课文观点方面的作用1.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意思是,不是既全面丰富地表现生活,又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生活,就不能称之为美。所阐释的观点是:“全”“粹”结合才能形成艺术美。2.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意思是,去粗存精。所阐释的观点是: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才有“虚”。3.钱塘洪思,久于新城之门矣。与余友。一日,在司寇(渔洋)宅论诗,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是雕塑绘画者耳!”余曰:“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故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意思是,浙江杭州人洪思很久以来就在山东桓台人王渔洋门下,同我是朋友。有一天,洪思与刑部尚书王渔洋一起议论诗,他痛恨当时流行的诗歌没有章法,说:“诗好像龙,头、尾,身上的鳞片,颈上的长毛,一个不具备,就不是龙。”刑部尚书笑他说:“诗好像神龙,见头不见尾,或者在云雾中露一个爪子一个鳞片而已,怎么会露出全体?那是雕塑绘画!”我说:“神龙屈伸变化,固然没有固定的身体,恍惚望见它的只是它的一鳞一爪,而龙的头尾完整,所以好像都在。假如拘泥于所看到的,以为龙的全体都在这里,那么雕塑绘画者反而有话说了!”所阐释的观点是:就诗歌说,写出来的精粹的诗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就是精粹从全体中来。但就诗的本身说,又要求完整。要写一鳞一爪而没有支离破碎之感,且能给人以完整的龙的感觉,这就要求作者的心目中先有一条完整的龙在。4.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意思是,虚空本来就难以画出来,实在的景物清晰,那么虚空的景显露出来了。精神、神气很难画出来,实在的境界逼真了,神奇的境界就产生了。虚和实位置相反,画的景物不和谐,有画的地方大多属于多余的累赘。虚和实互相作用、生发,没有画的地方也能构成奇妙的境界。所阐释的观点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处理空间的方法。一.《登鹳雀楼》和《寻隐者不遇》两首诗的意境,在处理虚实的表现方式有什么共同之处?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两首诗都是从实处下笔,凭虚处传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语语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和气度的远大。人们从这两句诗中还可以悟到站得高才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四句皆实,而过访不遇之情跌宕变化,“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不仅写出隐者的品格,抒发了未见其人的怅惘之情和敬慕之意,而且从中还可以引申出某种哲理性的意蕴:人们在探寻真理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某种困惑,即直觉地感到所探寻和追求的事物就在近处,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发现或得到。这也是由实见虚,虚实结合。.诸葛亮把军事也当作一门艺术,所以屡战屡胜,而他的军事艺术的高超就表现在他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试以《空城记》为例,阐明虚实相生的道理。自己弹琴,几个老弱扫地,这是实,但这么几个人守一座城,又显得虚弱;而无守兵的虚,又反产生内藏千军万马的实。诸葛亮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而司马懿也是一位懂得鉴赏艺术的鉴赏家,他们自然合伙演出了这么一幕精彩的喜剧观察下面的绘画和书法,谈一谈你对虚实相生的理解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在表现空间方面有什么共同特征?作者是把这些艺术中的哪些材料融会贯通起来,阐述这个共同特征的?第一问。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等艺术表现空间的共同特征,就是运用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美学原则。第二问。中国绘画:列举一些画为例,引用笪重光的一段话为根据,来说明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式。中国戏曲:列举一些戏曲中的人物虚拟动作,来说明中国戏曲表现空间的方式。中国书法:以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为例,来说明中国书法的虚实结合。中国建筑:以《诗经·斯干》用舞的姿势来形容周宣王的宫室,来说明中国建筑处理空间的审美原则。作者把上述材料融会贯通在一起,比如用论画面空间的话来论戏曲,在论戏曲时又举齐白石画的例子,尤其是阐释了中国绘画、戏剧、书法、建筑等艺术中贯穿着舞蹈精神,从而得出它们虚实相生的共同特征。课后练习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