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课件咬文嚼字3高三语文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课学习目标通过本文学习,加深对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特征的理解,能够在鉴赏诗歌时,不仅做到品尝言内之意,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进一步提高对诗歌意象的比较,辨析,归纳和玩味的能力,一、粗读课文,一句话概括各段内容1、引屈原等古诗文说明木叶是诗人们笔下钟爱的的形象。引出议论话题。2、说明木叶就是树叶,进而探寻古诗多用“木叶”,并发展到‘落木“的理由,排除考虑文字冼练的因素。3、说明木叶和落木、树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过渡4、从古代诗人用“木”的场合的角度入手,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5、6、进一步指出诗歌语言暗示性问题并阐释“木”在艺术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7、全文总结,“木叶”和树叶概念上相去无几,艺术形象上几乎一字千里。细读课文,弄清下列问题:1、“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2、古代诗人在什么场合下才用“木叶”?3、说说“树叶”和“木叶”的意味的不同。4、说说“落木”和“落叶”的意味的不同。5、“木”在形象上有什么哪些艺术特征?“木”的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仿佛本身就含一个落叶的因素。它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的影子,这使读者更多地想到了树干,而很少想到叶子,“叶”因此常常被排斥在“木”的形象之外,这排斥暗示着落叶。第二,“木”还暗示了它的颜色,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至于“落木”则比“木叶”显得更空阔。延伸练习1、比较玩味(1)、木桥和板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2)、夕阳和落日禹庙空山里,秋风——斜。——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深秋帘幕千家雨,——楼台一笛风。旋折荷花半歌舞,——斜照满衣红。2、意象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的举例红豆杨柳白鹭羌笛杜鹃月松竹梅菊蝉巫山红豆(相思)杨柳(分离)白鹭(闲适)羌笛(哀怨,后指守边战士思乡)杜鹃(冤屈)月(思故乡、盼团圆)松竹梅菊蝉(高洁品质)巫山(象征爱情)3、了解意象所表示的感情也是有所发展,以“梅”为例。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