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货币制度(货币银行学,郭广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货币制度为了更好的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这种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政府通过立法将其确定下来,便产生了货币制度。本章主要内容:•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稳定的条件第一节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定义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它使货币流通的各个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简称为币制。•一国的货币制度的形成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演进而成,然后国家以法律形式加以固定;一种是经过社会制度的重新建立,实行一种崭新的货币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货币材料是规定用何种材料制成货币,它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2、货币单位是指规定货币的名称及所含货币金属重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货币单位与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币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如元、角、分。续上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所谓本位是指,一国规定的货币单位与货币金属保持固定关系。•本位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磨损公差•辅币:限制铸造、有限法偿、与本位币自由兑换规定银行券、纸币的发行与流通程序4、准备金制度(黄金储备制度)。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制度,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197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币材的历史及其分析•历史上的币材:贝、龟(甲骨,西周)、铅(五代、楚)珠玉、金(商、西汉)、白金(银锡合金,西汉)、白鹿皮(西汉)、银(明清)、铜(西周后)、铁(南唐、宋)、谷帛(曹魏)、盐(唐四川)、丝麻(唐关中)、绫罗绢(唐)•币材的选择条件:价值高、易分割、易保存、易携带、技术条件、资源条件、交易规模、外来影响.第二节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银两本位制、银币本位制第二节货币制度的演变二、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金属同时作为货币金属,金币、银币都可以自由铸造的货币制度。•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按各自的实际价值流通。•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的比例关系由国家用法律确定。•跛行本位制:以金、银同为本位币,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不能自由铸造。良币与劣币•劣币的形式:铸币时代与纸币时代•劣币从何而来:从发行的角度•贾谊-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良币驱逐劣币现象三、金本位制(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以金铸币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国境。•金块本位制:也称为生金本位制。是国内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而银行券(或纸币)只能有条件的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块,不能自由兑换。•金汇兑本位制:也称为虚金本位制。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而是流通银币或银行券。银币或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成黄金。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一、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第二、货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第三、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实施管理。第四、货币供应量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纸币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纸币为代表的国家信用货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的货币制度。•注意: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主要特点是:(1)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现金还是存款都是国家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债务关系。(垄断发行)•(2)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不建立金准备制度,它只是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3)纸币本位制是通过银行信贷程序来发行和回笼。•(4)是没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不能自发适应经济运行的需要。•(5)现金流通呈日渐缩小的趋势。五、我国的货币制度:1、人民币是唯一合法的通货。2、人民币的发行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坚持计划发行和经济发行。3、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实行有效的管理。4、建立必要的金银、外汇储备。第三节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人民币管理的依据是2000年2月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从2000年5月1日起施行。一、人民币的设计和印刷:1、新版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设计,报国务院批准。2、人民币由人民银行指定的专门企业印刷。3、印制人民币的原版、原模使用完毕后,由人民银行封存。4、未经人民银行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印制人民币的特殊材料、技术、工艺、专用设备等事项。5、人民币样币上应加印“样币”字样。二、人民币的发行和回收:(一)人民币的发行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1、发行原则:•集中统一发行原则•经济发行原则•计划发行原则2、发行程序:第一、发行库与发行基金•发行库是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人民币发行基金的金库。发行库的设置比照人民银行的机构设置。•发行基金是国家银行储备的用于发行而尚未发行的准备基金,是处于准备状态的货币。•发行基金包括两部分:原封新券、回笼券。•发行基金实行集中统一、分级负责的管理原则。第二、业务库•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对外营业的基层机构为办理日常业务保留营业用现金而设立的金库。•业务库的库存现金是银行办理日常现金收付的周转金,属于流通中的货币。•业务库的管理原则是:保证业务收付、节约现金使用。•业务库库存限额=每天平均现金支付数—当天收入可抵用数+当天收入中尚未清点数商业银行业务库市场货币流通量人民银行发行库人民币发行程序图示出库入库投放回笼(二)人民币的回收1、特定版别的人民币停止流通,应报国务院批准,并由人民银行公告。2、办理人民币存取款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3、残缺、污损的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回收、销毁。三、人民币的流通和保护1、各金融机构应根据合理需要的原则,办理人民币的券别调剂业务。2、禁止非法买卖流通人民币。3、禁止损害人民币的行为。4、人民币样币禁止流通。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刷、发售代币票券,以代替人民币在市场上流通。6、中国公民出入境、外国人入出境携带人民币实行限额管理。7、禁止伪造、变造人民币;禁止出售、购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禁止走私、运输、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对于伪造、变造人民币所做的鉴定是最终鉴定。•假币由金融机构予以没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销毁。附:近当代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宣统二年(1910)币制则例•1913年国币条例与国币条例修正案•1928-1933年废两改元•1934-1935金融危机与法币改革•法币的崩溃•人民币制度的建立•1955年人民币改制•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宣统二年的币制则例•发行纸币属国家特权•纸币发行量平时以充足准备金•准备金:包括现款和有价证券•对银行征税•户部银行发行的兑换券:变直形为直横并用,代表某地通行的银两或银元国币条例及其修正案•1913-1914金汇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的争论的结果:银本位制,发行袁大头11亿枚,一般用于日常;但银两制并未取消主要用于国际收支和大宗国内贸易。旧银元(龙洋、鹰洋等)亦通用。辅币为银角和镍分币,但实际不能保持十进制,另有铜元,1银元=130-270铜元。纸币发行由中行、交行负责,实为北洋系掌握,后各省军阀乃至县府、钱庄、银号、商店亦可发钞。外币亦大量流通,前三为法、日、英。1928-1933年废两改元•两元并行的危害:银价波动对币值进而对经济的影响太大,还有就是计价太烦,储备金损失大•政治条件:国民政府成立、国内基本统一•法律条件:1929制订国币条例草案•货币发行权:归于中央、同时各地银炉一律停业、公估局撤消。除银元,另铸相当于1000银元的长条以供大额交易。•进步之处,统一币制,利于民生,且顺应世界潮流•不足之处:没有辅币,且是时世界已倾向于取消金属货币;铸费率高达2.25%,世界少见。1934-1935金融危机与法币改革(一)•国际背景:大萧条,金本位被放弃,美国实行白银国有,向海外购银,银价暴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物价下跌,总需求下降,实际利率大升,进口大增。•国内背景:政治初定,财政金融实权在握•初步措施:对出口白银征7.75%的平衡税,国内运现银限量,且须财政部护照。•效果:海关出口白银减少,但私运不止。•决策:取消银本位,实行法币制法币改革的主要内容•法币为法定偿付纸币、取消现银流通地位,取消中、中、交三行以外发钞的流通权、现有通货由法币逐步兑换,实行一定的通货膨胀政策•实行白银国有,强行兑换私人银币和生银,经办单位给6%手续费,以刺激其动力•由中、中、交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以稳定汇率,法币1元=英磅14.5便士续上•效果: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金属货币本位,进入信用货币时代,摆脱了世界金银价格变动对币值的影响,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结束了多元发行制度,实现了集中准备与统一发行,结束了清末以来自由放任的发行政策;统一了辅币、废除了铜元和银角,建立了十进制的现代币制系统,制止了通货紧缩,恢复市面,防止白银外流,制止了贸易出超,并为抗战做好了币制准备。•不足之处:准备金不足,财政虚弱,发行过量,物价上涨很快法币、金圆券、银元券的崩溃•法币的恶性膨胀与物价暴涨:1937.6-1945.8发行量增393倍,物价涨1794倍;到1948.8.21分别达47万倍和492.7万倍;•金圆券的破产:1元金元券=300万法币=0.22217克黄金,到1949.5,物价上涨210.2万倍,12年间共涨6.3万亿倍,而国民党通过发行共掠夺150亿银元以上。•银元券:1949.7.3于广州发行,只流通2月•垮台原因:财政赤字惊人(发债收入、税收收入6%左右),主要靠发票子过日子,政治极其腐败•金圆券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一种不兑现纸币。1948年8月19日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并开始发行。规定金圆券每元含黄金0.222117克,发行额20亿元。但到1949年5月25日已发行67.95亿元。同期批发物价指数上涨120万倍。与此同时公布了《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中华民国人民存放国外外汇资产登记管理办法》和《整理财政及加强管制经济办法》,禁止买卖金、银,限定持有金、银和外币者,必须按法币300万元兑换金圆券1元的比价,于9月30日前全部兑换金圆券,逾期没收。在不到2个月内,榨取了价值2亿美元的金、银和外币。1949年4月国民党政府迁广州,同年6月,金圆券发行额增达130余万亿元。7月份又在广州、重庆小块地方发行银圆券代替金圆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人民币1元的比率,收回销毁。人民币制度的建立•区域性、分散性货币及其流通制度的不足:四大币种、几百个票版,小面额•1950.3以前的人民币:1948.12.1,对解放区货币实行“固定比价、混合流通、逐步收回、负责到底”;对国民党货币禁止使用,用适当比价组织商民到国统区换物资;禁止外币流通和金银流通;•1950.3-1953,改财政发行为信用发行•恶性通胀的治理:查封上海证交所(因银元投机)、外汇黑市、地下钱庄、提高私营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比例;紧缩银根、按约收贷、推迟财政拨付、统一高价抛低吸物资、加强工商和税收管理、推行折实储蓄,发行公债,严管现金,建立各级金库、统一调度和掌握头寸。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可兑换的条件:经济规模、外贸规模、币值稳定性、准备金实力•人民币目前兑换状况:主要在东南亚,亦有人在偷偷地收人民币•10-15年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列美元、日元、欧元之后居第四位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一)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1997年和1998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一国三币”的的特有历史现象。由于这三种货币是在不同的地区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