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货币制度为了更好地发挥货币的作用,需要对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这种规范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此谓货币制度。本章主要内容: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稳定的条件第一节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货币制度的定义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属上层建筑和国家主权范畴。完善的币制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形成的.二、货币形式的演变实物商品货币货金属货币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未来的电子货币1、原始货币或实物商品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最早出现的货币被称为原始货币。“最初充当货币的商品——即不是作为需求和消费的对象,而是为着用它再去交换其他商品而换进来的商品——是最经常地作为需求的对象换进来的,即进行流通的商品。如盐、毛皮、牲畜等”。这些商品在充当货币时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自然形态。在交易中因时因地而异,具有非固定性。2、金属货币由贱到贵,如铜、银、到金等;由称量制到铸币;由足值铸币到非足值铸币;由私人铸造到国家铸造。一个背13500铜板的男子铸币就是得到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铸币在其产生的初期是足值的。流通过程本身使铸币的名义金属含量与其实际含量分离,使铸币逐渐向价值符号转化。知识链接:中国金属货币的发展•战国时期的楚国铜贝币,是仿照磨去背面的海贝铸成,面部铸有阴文,俗称“鬼脸钱”、“蚁鼻钱。秦始皇统一货币“三晋”布币:离石圆足币,秦代货币:“一化”圆钱。南朝陈铜制货币:五铢、太货六铢清代九帝铜钱清光绪银币大名鼎鼎的”袁大头“银币外国金属货币一览公元前银币公元前235年的古罗马银币拜占庭帝国皇帝利奥三世肖像的金币。法国金币,腓力四世(PhilipIV,1285~1314)法国“拿破仑”金币,面值20法郎1905法国金币中世纪银币10世纪,刻有维京海盗的爱尔兰银币。14世纪的佛罗伦萨金币孟买卢比。英国东印度公司1678年开始铸造的货币。3、代用货币代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流通的价值符号,即纸币、银行券等。私人分散发行到国家集中统一发行可完全兑换到逐渐不可兑换4、不可兑现的信用货币按照西方货币银行学的定义,信用货币是指足值货币及其足值货币代表物以外的任何一种货币,其币材的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特点:以国家信用和权威为基础发行、流通;是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不是金属货币的代替流通物;没有含金量规定,不可兑换成金。主要存在形式:通货加上银行的支票存款。公众对信用货币的信任实际上是建立在对政府信任的基础上。5、未来的电子货币又称为数据货币,是指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电子存款和信用支付工具,公众的收支都可以在电子卡片存储金额的增减中得到体现。•现实存在但完全独立化地发挥作用还很遥远。启示:货币要想稳定的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价值稳定性普遍接受性供给富于弹性否则,就会推动货币形式和货币制度的演变。完善的币制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形成的。三、前资本主义社会货币流通的特点1、币材多为贱金属2、铸币的铸造权分散3、铸币不断贬值四、资本主义货币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统一的的货币制度稳定的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3、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的特点:足值、自由铸造、无限法偿、有磨损公差辅币的特点:不足值、限制铸造、有限法偿、可与主币按一定比例兑换4、实行准备金制度(黄金储备制度)5、规定货币的对外关系五、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关于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值:例如:英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镑”,按照第1870年铸币条例,其重量规定为123.27447格令(合7.97克)。美国的货币单位定名为“元”,根据1934年法令,一美元含金量规定为13.714格令(合0.888671克)。我国近代以银作为货币币材,1914年的“国币条例”中规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圆”,每圆含纯银合23.977克。关于准备金:1、金本位制下,充当准备金的主要是黄金,保存于央行或国库。作用主要有三个:作为兑换代用货币的准备金;用于调节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用作国际支付的准备金。2、信用货币制度下,充当准备金的主要有黄金、外汇、有价证券等,其中黄金准备的作用是间接用作国际支付的准备金。第二节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变迁图示货币本位制度金属本位纸币本位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银单本位金单本位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Standard(本位)在18世纪之前,该词的意思指贵金属的特定成色或质量。例如,标准黄金就是11/12或0.9166纯度的黄金或者22K黄金。白银度量标准是0.900,标准白银的纯度是0.925JosephHatis在1757-1758年出版的《货币和铸币论文集》里,最先在现代意义上使用了金本位制和银本位制这两个术语。一、银单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自15世纪末,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白银生产技术及产量大增,盛行于16-19世纪。我国于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银币,由国家法律确认为一种货币制度则在1910年《币制则例》正式确定我国实行银本位制。并于1934年11月放弃。到19世纪末,世界各国先后放弃银本位,主要原因是白银价值不断下跌;不能适应大宗交易的需要。二、金银复本位制最早实行金银复本位制的是英国。该币制的主要特点包括:金、银同时作为本位币币材;金银币都是足值的,都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都可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平行本位制:金银币的比价由金、银的市场比价确定;——不稳定如1金法郎=15银法郎或16银法郎或14银法郎等,造成一种商品用金、银两种货币标价的多变性,使商品交易主体无所适从。双本位制:金银币的比价由国家法律规定,金银币的法定比价和金银的市场比价有可能不一致。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或格雷欣法则它是指在双本位制中,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16世纪时由英国财政大臣托马斯.格雷欣最早提出。中世纪黄金白银比价为1/10-1/13.29;到19世纪中下降到1/15.41,1898年下跌到1/35.30。格雷欣法则的实例假设:当金银法定比例1:15时,若银价跌落,如市场上生金、生银的比例为1:16。这时,把金币融化为金块,在市场上按市价换成白银,再把白银铸成银币,再按法定比例换成金币,就可得到1份银的利润。这种情形发展的结果是金币越来越少,而银币充斥市场,美国18世纪即如此,这实际上是币制的倒退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现在仍发挥作用:例如20070922经济消息,由于美元兑卢布不断贬值,俄罗斯人开始抛售美元,而以前他们持有美元的目的是防止本国的通胀而引起的卢布对内贬值。跛行本位制金币自由铸造,而银币限制铸造。金银币以法定的固定比例进行兑换。16世纪印度货币兑换商三、金单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铸币本位制。除此之外,先后还实行过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前者又被称为“富人本位制”或生金本位制;后者被称为“虚金本位制”。这两者都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其中,金币本位制是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一)金币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的特征:(1)金币可自由铸造。(2)金币可自由流通,代用货币可自由兑换为金币或黄金。(3)黄金可自由输出输入2、金币本位制是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因为:(1)国内价值稳定,能自发地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2)对外汇率基本稳定,能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金币本位制下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机制:在铸币平价汇率的基础上,一国外贸顺差,会导致黄金输入,由于需求增加导致商品的国内售价上升,即使在汇率不变时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会上涨,从而导致需求减少,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恢复平衡;(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过多也会引发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机制:顺差引起本国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应增加,在外汇需求不变时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即使出口商品的国内价格不变也会引起其国际价格的上扬,从而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由于黄金输送点的存在,汇率的变动被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即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局限性:作为本位货币的黄金数量有限,无法适应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二)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它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实行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金块本位制与金铸币本位制的主要区别是:在金块本位制下,金只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才允许兑换,同时不铸造金币,金币也不流通。人们兑换黄金的条件是要求兑换的金量达到一定的最低数量(三)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先与可以直接兑换黄金的外币兑换,然后再用外汇在国外兑换黄金。它是一种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典型例子是布雷顿体系下的双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确立,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金汇兑本位制度,它要求各国货币对美圆保持固定汇率,并且把美圆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为每盎司黄金兑35美圆。成员国官方的国际储备以黄金和美圆资产的形式持有,并有权向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以官方价格兑换黄金。这就是所谓的双挂钩,即美圆和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圆挂钩。这种体制是在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大部分黄金储备,并且经济上处于支配地位的情况下建立的。它的安排是:美国实行一种条件更为苛刻的金块本位,即国内不流通金币,也不允许居民兑换和持有黄金,只是允许持有美元债权的外国政府按重新规定的美元含金量来兑换黄金。各国政府将本币与美元挂钩制定兑换比率,使各国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其内在的缺陷——特里芬难题——美元发行过多,难以保证它的可兑换性;发行不足,满足不了其它国家储备美元的需要。四、纸币制度纸币一开始是代用货币,后来变成不可与金属材料兑换的货币价值符号。但又分成两种情形:1、有含金量规定,不可兑换;2、无含金量规定,不可兑换;后者被称为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一)纸币制度产生的原因1、金属货币制度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2、纸币制度有其天然的优势1、金属货币制度内在的缺陷货币金属数量的有限性使金属货币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一国很难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因为蒙代尔不可能定理:固定汇率、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是不可能并存的。2、纸币制度有其天然的优势纸币的供应量有弹性,可以随时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节约流通费用,降低发行成本;便于保存和携带。(二)纸币的产生过程1、铸币的自然磨损带给人们的启示;2、不足值的货币同样可流通的现实;3、为了摆脱货币发行金属准备金的限制,发行没有内在价值的价值符号——纸币忽必烈监督用金银交换纸币(三)纸币制度产生的条件1、集权的民族国家2、广阔的民族市场(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1)发行权由国家垄断,一般由央行执行(2)央行发行的货币是法定货币,或主币,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无限法偿能力。(3)无含金量规定,不能兑现。(4)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5)实行二级银行制度,中央银行供应现钞,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6)实行发行准备制度,充当发行准备的有:黄金、外汇、票据、政府债券等,但货币发行量不受发行准备数额的限制,而取决于货币政策需要。(7)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黄金非货币化黄金非货币化是指黄金不再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各国不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不再保持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黄金与货币完全脱离关系成为单纯的商品。每条重达3千克的足金金条世界2003年10大产金国(吨)南非376美国285澳大利亚284中国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