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一、古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的管理制度:选拔制度的发展是逐步完善的,对于延缓封建社会的崩溃,巩固封建制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春秋战国到两汉初期,采取察举和征辟制度,这一制度是由董仲舒提出的。征辟制度包括征诏和辟除制度,这两种制度都运用了集权方式。缺点是推举和选拔的人才范围很窄,不利于国家的管理。九品中正制:地方设置中正官,把推举人才的权力赋予地方豪绅集团。将人才分为九等。这种制度打破了中央对人才选拔的控制,将权力分散到了地方,中央具有决定权,是一种进步。但是大官僚和豪绅仍把持着选用人才的大权,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科举制度:隋朝设置,清朝时发展到了顶峰,清末开始衰落下来。其特征是一切以呈文作为去留的根据。知名人事的推荐也起一定的作用,但主要是看考试的成绩。后来由于考试内容过于死板,缺少经事致用的知识而逐渐衰落,到清朝末年被取消。任用制度:封建社会任用制度的规范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要求,包括制度性的任命和权力性的任命。封建时代对官员的任命有一些限制性的政策:一是籍贯限制,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官员聚集力量造反;二是亲属限制;另外还有资历限制和阶级限制、民族限制等。总的来说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其阶级性和体制的不完善决定了必定有腐败现象的产生。考核制度:战国时候起对官吏就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计书制度,用统计表册考察官员的工作。唐朝时期考核制度更加严格,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考核成绩分为三级九等,从而对官吏实施奖惩。封建时代管理思想的精髓:1、为政之要,在于得人。重视对人才的任用;2、选拔人才的时候,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3、要善于识人,为官择人。4、要善于用人。古代用人思想的精髓是用人所长,不要求全责备。要用而不疑。5、要以法治官。6、不课不用。对官员进行评价和考试。(二)西方文官制度的发展恩赐制:在封建制度下,宫廷中的文官阶层仰赖于国王供给其衣食住行,政府的开支列在宫廷开支之内,官吏是国王的奴仆。赡徇制:官吏由国会私相授受的制度。政党分赃制:官职成为政党的私有物,在两党交替的时候造成很大的震荡和各种腐败现象。文官制度的建立:1855年在英国正式建立。其内容包括:分类管理、考任制、政治中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等。(三)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要解决的问题1、管人和管事脱节;2、管理模式单一;3、用人机制僵死,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工作绩效低;4、人治大于法治;5、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