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11文言文阅读【2012高考试题解析】(2012·全国新课标)(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注】①主文:主持考试。②镪:成串的钱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怀:衔恨B.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阙:失职【答案】D【解析】阙,空缺之意。【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言实词。2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①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B.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弟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10分)【答案】(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要抓住关键词否、浇、宜、以、图、治)(6分)(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要抓住关键词与、安、于、坐视)(4分)3【解析】文言文翻译讲究“信”、“达”、“雅”,“信”为翻译要准确,“达”意为翻译要通顺,“雅”意为要有文采,三者结合,才能很好地翻译句子。另外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才能准确翻译。【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高中进士。被任命为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当权,他的亲信偷偷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会)在漕司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其中缘由,那人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愤怒地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对他心怀愤恨,不久萧燧接到文书调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名额已经满了,从考官中换了一位到漕试考场,秦熺果然考中了前几名。孝宗初年,任命诸王宫中讲授大学和小学的教授。等到萧燧作答,他说:“官职应该选合适的人做,不应该为了人而选择官职。”皇上十分高兴,写了《用人论》赐予大臣。淳熙二年,晋升起居郎。这之前,察官空缺,朝廷议论大多倾向萧燧,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命他做了左司諫。当时宦官甘昪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做地方官,都有倚仗,没有好的表现,萧燧都上奏罢免了他们。当时在商议进攻敌国这件事,皇上拿这问萧燧,萧燧回答说:“现在有德才的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人情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取国内安定太平。如果自恃小的安康,萌生骄敌之心,后果不是臣所能知道的。”皇上说:“这真是忠言啊。”趁机劝皇上整肃纲纪,采纳正直的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钱财,不能给他们权力。皇上都欣然接受。他后来出任严州知州。严州地方小财力匮乏,刚到那里,公家的钱不到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用这些富余的钱补上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皇上当时不肯随便给予官职和荣誉,没有功劳的不授予,下诏说萧燧治理地方有功劳,任命他为敷闻阁待制,后改迁作婺州知州。父老挡住道路,几乎无法成行,送他出州境的人要用千来计算。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用费力就能治理得很好。当年严州大旱,浙西常平司请求向严州调粮,萧燧说:“东路西路不是一路,不应当给,但怎么忍心坐视以前治理过的地方而不管呢?”為此他到朝廷请命,打开太仓的米赈济严州。孝宗八年,被召回朝中,他说:“江、浙连年水旱灾,希望下诏征求建议,再命令各部门通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催促他们。”4孝宗十年,他上书议论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病。很多建议都施行了。庆典时施予恩泽,丁钱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2012·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与薛寿鱼书①【清】袁牧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使……长寿【答案】A【解析】“意”应该是“意料、料想”的意思。5【考点定位】文言文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备考建议】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A.使工以.药淬之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瓢先生其.理学乎C.盖将其.变者而观之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1.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A.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6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2分)(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2分)(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4分)【答案】(1)即使是你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2)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3)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解析】第一句的关键词是“虽”“词”。第二句的关键词是“以”“传”“所共信”。第三句的关键字是“活:使……活”“所以:……原因”。【考点定位】文言文的翻译【备考建议】(1)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2)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古今异义、偏义复词。(3)保持译句流畅通顺。(4)借助上下文翻译,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5)不随意改变顺序。(6)翻译完要读一遍,看看是不是通顺。【参考译文】天生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可是他的儿子或是孙子却一定要把他推入必然朽灭的地方!这就是我忧愤地悲伤的原因啊!所谓不朽的人与事物,并不一定光是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后弈的射技、弈秋的棋艺、俞拊的医术,都是可以不朽的。假使一定要等到出了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的话,那么古往今来的人间哪里能够有如此众多的周公、孔子这样的人呢?!7你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一位不朽的医生,在活到高寿的时候不幸去世了,我正想着要收集记述他的概要事迹,用来使他永传不朽,可没想到你寄来的墓志铭中竟然没有一个字涉及医学,反而把他依附到了陈文恭先生讲论理学一类的事情当中什么什么的。唉!从此一瓢先生就要不被传扬了!要淹没了!任何学问都贵在身体力行,而不在于口头讲论。神圣的学问没有哪一种比得上仁学的了,先生能够凭着他的医术施爱于大众,使他们没有因病而早死的不幸,这就是孔子的“老人,要使他们晚年安心;年轻人,要使他们归向仁学”的学问啊!从自己的现实地位和情况出发去实践仁学,有什么比这更为高尚呢?!那么何必舍弃这个去追求别的东西呢!王阳明功勋卓著,胡世宁还讥笑他多了一项讲论理学的事情;文恭先生又照样去从事它,在我的心里依旧认为是不对的。然而,文恭,是位高官;你的祖父,是位平民。高官要是借助平民来抬高自己,名声就会很好;可是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