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第八章国际金融国际货币制度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概述一、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内涵国际货币制度(internationalmonetarysystem),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指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它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做的安排或确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2)货币比价及汇率制度的确定(3)国际支付与国际结算原则的确定(4)黄金、外汇能否自由流动二、国际货币制度的划分储备货币或本位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根据国际储备来划分国际货币制度,大体分为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和信用本位制度。金本位,指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或国际本位货币;金汇兑本位制度是同时以黄金和可直接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信用本位是指以外汇作为国际储备资产,而与黄金无任何联系;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国际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第二节国际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一国之本位货币是用一定重量或成色的黄金来表示,并且其货币当局随时愿意按所规定的货币单位的含金量,根据一定条件买卖黄金。英国于1816年采用金本位制,是世界各国实行金本位最早的国家。1880年欧洲和美洲的主要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把它作为金本位开始的年份。根据货币与黄金联系的程度不同,金本位制可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类型一、金币本位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的特点:(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称为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3)金币本位制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二、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本位制的一种类型,以黄金作为准备金、以价值符号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的特点:(1)停止铸造金币,金币不再流通,而由银行券等信用货币来代替,但货币单位仍有含金量的规定。(2)银行券等信用货币必须达到一定的金额以上才能兑换金块。(3)黄金的输出入受到限制,同时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4)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三、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的一种类型。它是以存放在金块本位制国家的外汇资产作为准备金,国内发行不能直接兑换黄金的纸币,并且将它与某个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有以下特点:(1)国家规定金币为主币,但国内不铸造和使用金币。(2)国内流通银行券等信用货币,而这些信用货币只能兑换外汇,这些外汇在国外才能兑换黄金。(3)以与本国货币和本国经济有密切关系的金本位制国家为依附对象,与这个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大量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一、布雷顿森林体的建立1、概念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协议》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组成,协议确立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2、组成1944年7月1日,联合国的44国代表于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BrettonWoodsAgreement),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规定了各国货币比价的确定原则,实行了两个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汇率的汇率制度(3)确定了国际储备资产(4)协助会员国调整国际收支(5)取消外汇管制三、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积极作用:(1)它稳定了第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的混乱动荡局面。(2)它促进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3)它解决了国际支付困难。局限性:(1)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调整汇率制,难以按照实际情况经常调整。(3)以牺牲内部平衡来换取外部平衡。(4)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国能长期保持国际收支赤字并剥削其他国家。第四节牙买加货币体系一、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建立牙买加体系是指以1976年IMF成员国牙买加会议达成的《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二、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1)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化(2)增加成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3)削弱了黄金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地位(4)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5)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使其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储备资产三、对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评价积极作用:首先,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其次,牙买加货币体系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采取多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再次,以主要货币汇率浮动为主的多种汇率安排体系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局限性:第一,在以浮动汇率为主导的混合汇率体制下,由于汇率波动频繁剧烈,影响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第二,随着国际货币多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不断下降,牙买加货币体系这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储备多元化和浮动汇率体系日益复杂混乱和不稳定。第三,牙买加体系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也有其不完善的一面。一、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MonetarySystem,EMS)是伴随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EconomicCommunity,EEC)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1969年12月在海牙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决定筹建以统一货币为中心的经济和货币同盟。主要目标是:统一财政、金融政策,设立共同市场储备总库,协助成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逐步缩小成员国货币汇率波动幅度,达成货币的固定平价,到1980年建立一种与美元相抗衡的欧洲货币,并规定上述目标在10年内分3个阶段实现。第五节欧洲货币一体化1978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自1979年初正式实施欧洲货币体系协议。欧洲货币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二.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金融欧洲货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其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权平均值,欧洲货币单位具有价值稳定的特点。在ECU的组成货币中,德国马克、法国法郎和英镑是最为重要的三种货币,其中又以德国马克所占的比重最大,马克汇率的上升或下降,对欧洲货币单位的升降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规定,ECU中的成员国货币权数每5年调整一次,但若其中任何一种货币的变化超过25%时,则可随时对权数进行调整。(一)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CurrencyUnit,简称ECU)国际金融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主要有三种:①作为欧洲稳定汇率机制的标准;②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参考指标;③作为成员国官方之间的清算手段、信贷手段以及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国际金融欧洲货币合作基金集中了成员国各20%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作为发行欧洲货币单位的准备。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的主要作用是向成员国提供相应的贷款,以帮助它们进行国际收支调节和外汇市场干预,保证欧洲汇率机制的稳定。欧共体通常在向成员国提供货款时附加一定的条件。(二)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uropeanMonetaryCooperationFund,简称EMCF)国际金融稳定汇率机制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根据该机制的安排,汇率机制的每一个参加国都确定本国货币同欧洲货币单位的(可调整的)固定比价,也即确定一个中心汇率,并依据中心汇率套算出与其他参加国货币相互之间的比价。但并不是所有欧共体成员国都参加了稳定汇率机制。稳定汇率机制通过各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的强制性干预,使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限制在允许的幅度以内。(三)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RateMechanism,简称ERM)国际金融三.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人们一般将20世纪60年代的跛行货币作为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开端。从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角度而言,欧洲货币一体化经历了以下几个演变阶段:(一)第一阶段:魏尔纳计划(1972—1978年)1、魏尔纳欧洲货币联盟计划的三个阶段:国际金融魏尔纳计划阶段时间主要目标第一阶段1971年初至1973年底缩小成员国倾向汇率的波动幅度,着手建立货币储备基金,以支持稳定汇率的活动,加强货币与经济政策的协调,减少成员国经济结构的差异。第二阶段1974年初至1976年底集中成员国的部分外汇储备以巩固货币储备基金,进一步稳定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并使共同体内部的资本流动逐步自由化。第三阶段1977年初至1980年底使共同体成为一个商品、资本、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统一,固定汇率制向统一的货币发展,货币储备基金向统一的中央银行发展。国际金融2、魏尔纳计划的意义:作为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第一阶段,建立了联合浮动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确立了欧洲计算单位,为后来的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MonetarySystem-EMS)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国际金融3、联合浮动:①时间:根据魏尔纳计划,欧共体于1972年开始实行成员国货币汇率的联合浮动②含义:又称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制,参与该机制的成员国内部,其货币相互之间保持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对外实行集体浮动汇率。③机制:国际金融IMF上限IMF下限中心汇率+2.25%-2.25%+1.125%-1.125%国际金融联合浮动机制在欧共体成员国的联合浮动中,还存在着“蛇行浮动”按照当时的规定,参与联合浮动的西欧6国,其货币汇率的波动不得超过当时公布的美元平价的±1.125%,这样,便在基金组织当时规定的±2.25%的汇率波动幅度内又形成一个更小的幅度。欧共体6国货币汇率对外的集团浮动犹如“隧道中的蛇”国际金融(二)第二阶段:欧洲货币体系(1979—1998年)1、建立:1978年12月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启动。2、主要内容:①继续实行过去的联合浮动汇率机制②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CurrencyUnit,ECU),即埃居③成立了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MonetaryFund,EMF)国际金融3.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首先,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霸权地位,是国际货币体系走向多元化的标志,从而加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在国际金融领域同美国分庭抗礼的地位。其次,欧洲货币单位的地位明显提高,用途日益扩大。最后,强大的欧洲货币基金,增强了联合浮动汇率机制的稳定性。(三)第三阶段:德洛尔报告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9—)1、德洛尔报告1989年6月,由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Delors)为首的委员会向马德里峰会提交,该报告与魏尔纳计划相似,规定从1990年起,用20年时间,分三阶段实现货币一体化,完成欧洲经济货币同盟的组建JR“德洛尔报告”继承了20世纪70年代“魏尔纳报告”的基本框架,认为货币联盟应是一个货币区,区域内各国的政策要受统一管理,以实现共同的宏观经济目标国际金融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①概述鉴于各成员国对“德洛尔报告”的反应各不相同,为实现欧洲经经济和货币联盟,推进欧洲的统一,1991年12月,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峰会上签署《关于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国际金融②目标最迟在1999年1月1日前建立“经济货币同盟”(EconomicandMonetaryUnit,EMU)。届时将在同盟内实现统一货币、统一的中央银行(EuropeanCentralbank)以及统一的货币汇率政策。③计划《马约》规定了一个分三阶段实现货币一体化的计划。国际金融《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三阶段计划阶段时间主要目标第一阶段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