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第二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二、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四、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一、教育制度的概念什么是制度要明确教育制度的含义,首先应当汉语中,“制度”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规程办事的规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二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体系,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英语中,表示“制度”的词有两个:一个是system,另一个是institution。system有“系统”、“体系”、“制度”、“体制”等含义。institution有“建立”、“制定”、“设立”、“制度”、“惯例”、“风俗”以及“公共机构”等含义。•因此,无论是从汉语还是从英语来看,“制度”一词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的,一个机构或组织系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系统,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套明确的、具有约束力的运行和协调规则。这套规则为系统的每个要素所理解和遵守。反过来说,一定的制度或规则总是以一定的机构或组织系统为对象,起到制约和协调机构或组织之间及其内部的各种关系的作用。不存在没有规则的机构或组织,就像不存在没有实施对象的规则一样。一、教育制度的概念(一)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但是,在教育学里,人们通常把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管理规则当做教育管理问题来专门加以论述,所以教育制度这个题目论述的重点便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的教育制度一般习惯的被简称为学制,它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三)教育体制教育体制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简称。它是教育行政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二、学校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二)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三)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四)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现代学校教育与国家政权有着紧密的联系,学校教育制度总是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并为之服务的。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确定了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期学校制度的特色。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划分了不同的社会阶级和等级,居于权利中心和具有经济优势的阶级和阶层更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他们在入学、求学过程和进入社会的各个环节都比弱势群体更加具有优势,因此,奴隶和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同样的体现明显的等级差别和阶级压迫。在古希腊雅典所设的各种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或体育学校,都严格禁止奴隶入学。在我国汉代和唐代,由封建国家所设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入学条件上作出了严格的等级上的规定。同时,学校教育制度为各级各类学校所规定的任务,也都体现了一定的政治需要。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主要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各级从政的士大夫和一部分为他们服务的专门人才。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双轨制”学制明显地歧视和限制了普通产业工人家庭子女的发展。(二)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学校教育制度还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制约。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生产力发展明显地影响着学生的修业年限、学生入学机会、学校的结构和规模。从世界历史发展看,在欧洲文艺复兴前,自然科学的各部门,也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当然也就不可能出现如煤炭、电力、冶金、机械、航空等专业学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劳动人民开始享有一定的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的教育被纳入学校教育制度之中,这主要是由机器大生产的需要和它所提供的可能性所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还要求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就出现了各种专业学校。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工艺学校和农业学校是这场变革过程在大工业基础上自然发展起来的一个要素。”此外,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于学校的师资、设备和教材等因素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通过这些因素它又对于学校教育制度的某些方面,如学习年限的长短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说来,在较为优越的师资、设备和教材的条件下,学校学习的年限就可以相应地缩短。(三)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人从初生婴儿到到成长为成熟青年,经历了不同年龄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是互相连续的,同时又是互相区别的。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新的阶段代替旧的阶段。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了解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做出了重要贡献,人的身心发展的这种客观规律成为制定学制的重要依据。人在5—6岁时,脑的结构已相当成熟,从这一年龄起,儿童即可进行书本和文字等方面的学习。以后,随着脑的结构的发展,脑的工作机能通过多种活动逐步地增强。6岁至16、17岁时,接受和存储事物的能力非常强。16、17岁以后,儿童开始全面成熟。从人的生理发育、成长这一自然规律来看,5、6岁至16、17岁正是儿童接受与存储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与全面接受德智体教育的最佳时期。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很多国家的学制虽历经改革,体系繁杂,类型多样,但其构成中小学学制主要因素的儿童的在学年龄都固定在5—18岁之间,同时又都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把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中学又大多分为初、高中阶段。这一事实反映了学制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四)历史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制度同一般的实践活动并不相同,它是在人们对实践活动的价值获得认识后,对未来实践活动的方向所进行的建议或规定。从表现上看,学制总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学制总是在被不断的修改以适应发展变化的情况,但是这种修改总是以一定的现实条件为基础,任何国家学制的发展和革新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历史,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而是对过去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仅从中国历史看,中国近代基本上完全引进西方的现代学制,但是新学校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旧学校的改造基础之上的。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们彻底的抛弃了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延续了1922年建立起来的学制。三、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一)小学教育制度(二)初中教育制度(三)高中教育制度(四)大学教育制度(一)小学教育制度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小学教育的入学年龄:5-8岁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六年制与五年制任务:知识传授和文化普及小学文艺复兴以前,西欧就有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学习本族语的读、写、计算和宗教,这些学校就是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在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又办起了许多小学。•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这一百多年里,欧洲发生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技术革命。这场革命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初步读写算的能力和一定的自然与社会常识,这就推动了以劳动人民子女为教育对象的小学教育的广泛发展。到19世纪后半叶,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都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这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普及了初等教育。中学在欧洲文艺复兴前后,曾出现了以学习七艺和拉丁文或希腊文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在英国叫文法学校或公学,在德国和法国叫文科中学。这批学校修业年限不等,有六年的,也有八到十年的。但它们的教学内容、修业年限、毕业生的权利和中世纪大学的文学科基本相同,都是为大学培养预备生和为教会、国家培养僧侣、官吏。因此我们把它们统称古典文科中学。古典文科中学与中世纪大学的文学科的联系十分明显,有的就是由中世纪大学的文学科演变来的,例如18世纪德国就把大学文学科的第一阶段并入了文科中学。过去的古典文科中学是大学的附庸。•18世纪初,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出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需求,于是在欧洲出现了以学习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为主要课程的实科中学。实科中学的出现是中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意味着中等学校向现代学校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比起古典文科中学来,实科中学更适应生产和国民经济的需要,更接近生活,它具有更鲜明的现代中等学校性质。•实科中学与具有浓厚的古代学校传统的古典文科中学,曾经历了200年的长期斗争,其结果是实科中学的地位越来越强大。在斗争中,两者都得到了改进和发展,但总的方向是两者都逐步变成了愈益完善的现代中等学校。现代普通中学是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二)初中教育制度初中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的第二阶段。六三制与五四年制任务:基础知识传授和部分职业教育初级中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又发生了以电气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这一革命要求从事电气化生产的劳动者必须具有更高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也就是说,只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已经不够了,必须具有中学文化程度。于是每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把义务教育延长到了八到九年。所延长的这部分义务教育,尽管名称不同,事实上都是初中教育。英国叫现代中学,法国叫市立中等学校,德国叫初级中学。这些中学是为把劳动人民子女培养成有文化的体力劳动者而办的,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脑力劳动者。美国在19世纪前半期掀起了儿童涌人小学的高潮,l9世纪后半期又掀起了儿童涌人中学的高潮。(三)高中教育制度类型:普通高中,还有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成人中等教育普通高中是大学的预备教育。职业高中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高级中学从20世纪中叶起开始了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各种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引起了生产和劳动性质及整个社会生活的革命性变化,同时也就决定了对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新要求。由于脑力劳动者的人数和比例越来越大以及体力劳动者的脑力劳动因素的日益增加,每个生产者就必须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日益发展的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要求。因此,从20世纪中叶起,各发达国家的教育都经历着一个进一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教育水平、普及完全中等教育的时期。现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已普及了高中教育,其他发达国家也正在普及高中。职业学校适应现代生产的劳动者不但应具有初中的文化水平,而且还应有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传统的学徒制已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于是许多发达国家先后通过了各种职业教育法令,在发展初中水平教育的同时,也大力发展这个阶段的职业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发展职业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19年德国决定对14-18岁的青少年继续实施义务的职业教育;同年,法国通过《阿斯蒂埃法》,规定每个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实施年免费的和义务的职业教育;1924年英国也采取了类似措施;美国于1917年通过了《史密斯——休士》法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把普通中学办成综合中学,设立职业科,开设各种职业选修课程;十月革命后,苏联也建立起了完善的初中程度和高中程度的职业学校,形成了初等教育或初中教育后的职业教育系统。(四)大学教育制度学术制度:学术自由教学制度:学校自治管理制度:管理自主人事制度:岗位管理大学和高等学校在欧洲,随着商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于12世纪产生了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到14世纪时,欧洲已有几十所大学。这些大学一般设文学科、神学科、医学科和法学科。在中世纪大学的四科中,文学科教授七艺,属普通教育性质,起着后来的普通中学的作用,是大学的预科。当时大学的四科,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都没有严格的规定。文学科一般为6~7年,其他三科为5—6年。在文学科学习三四年,学完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三艺之后,就可当助教,这就是学士。学完文学科七艺后,获得在文学科任教许可证的,就是硕士。文学科修业期满,就有权进入大学的其他三科中的某一科学习,毕业合格,并获得任教许可证的,就是博士。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经过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一条是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