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温中暑预防及现场急救山东-环安-2011.7概述•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发病机理•简单地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机体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体内就有过量的热蓄积,就容易引起中暑。•正常体温一般恒定在37℃左右,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人体产热除主要来自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基础热量外,肌肉收缩所致热量亦是另一主要来源。人体每公斤体重积蓄0.93cal热量,足以提高体温1℃。在室内常温下(15~25℃)人体散热主要靠辐射(60%),其次为蒸发(25%)和对流(12%),少量为传导(3%)。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人体散热仅依靠出汗以及皮肤和肺泡表面的蒸发。每蒸发1g水,可散失0.58kcal热量。人体深部组织的热量通过循环血流带至皮下组织经扩张的皮肤血管散热。因此,皮肤血管扩张和经皮肤血管的血流量越多,散热越快。如果机体产热大于散热或散热受阻,则体内就有过量的热蓄积,引起器官功能和组织的损害。•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高温环境加上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中,人群相对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易诱发中暑;•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病因临床分类•中暑分为以下三级,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若此时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几个小时。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热射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高热(41℃以上)、无汗和意识障碍。•常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数小时或老年、体弱、慢性病患者在连续数天高温后发生。•先驱症状有全身软弱、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减少。继而体温迅速上升,出现嗜睡、谵妄或昏迷。皮肤干燥、灼热、无汗,呈潮红或苍白;周围循环衰竭时呈紫绀。脉搏快,脉压增宽,血压偏低,可有心律失常。呼吸快而浅,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严重患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或肝、肾功能衰竭。心电图有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热痉挛•常发生在高温环境中强体力劳动后。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后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肠道平滑肌发生阵发性痉挛和疼痛。实验室检查有血钠和氯化物降低,尿肌酸增高热衰竭•常发生在患者对热不适应,体内常无过量热蓄积。患者先有头痛、头晕、恶心,继有口渴、胸闷、脸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偏低。可有晕厥,并有手、足抽搐。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实验室检查有低钠和低钾。产热增加↑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扩张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经皮肤血管的血流增加散热增加↑治疗•现场急救:总原则就是积极降温!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解暑药的使用现场急救•可以用“搬、擦、服、补、掐”5个字总结。•搬——转移病人: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果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擦——物理降温:具体做法可用凉湿毛巾冷敷患者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也可用4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服——使用药物: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擦拭清凉油、风油精等提神醒脑药,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补——补充液体: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掐——按摩穴位: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温馨提醒•经解救清醒后的病人,必须在凉爽通风处充分安静休息,因为此时体内的抗中暑机能处于疲劳状态,若重回炎热的环境或参加体力活动,会引发比前次中暑更加严重的后果。重症中暑病人的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要立即拨打120电话,以获得医务人员紧急救治。•搬运病人时,最好用担架运送,不可让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急救中错误的做法•自行服食退烧药(如阿斯匹灵等)——中暑使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此时如果用退烧药来降温,身体对药物的代谢对加重身体的负担,药物的副作用更大。•体表擦拭酒精——可能过度刺激皮肤,使用过量也可能导致酒精中毒•敷冰块、冰袋——过冷反而导致血管收缩而无法顺利散热•浸泡在冷水里——体表血管遇冷急速收缩后,可能诱发脑血管及心脏血管病变•涂抹感觉清凉的外用成药(如万金油或白花油)——油性物质更不利于散热解暑药的使用•清凉油:用于闷热不适、中暑、伤风感冒、头痛头昏、蚊虫叮咬等。头痛头昏时擦涂太阳穴及头颈部,其余擦涂患处,擦后适当给予按摩,可醒脑提神、消炎消肿、止痛止痒。•风油精:预防和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牙痛、中暑头晕等不适。取少量风油精涂擦于太阳穴上,或以鼻嗅之,可提神醒脑、解暑镇痛。洗澡时在水中放几滴风油精,清凉除痱。但孕妇不宜使用。•花露水:除痱止痒、提神醒脑、防蚊虫、除菌、杀菌。花露水内含有70%~75%的酒精,具有易燃性,不要在燃着的蚊香、蜡烛、烟头附近使用。•十滴水:用于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胃肠不适等,解暑散寒。酊剂可口服,每次2~5毫升,儿童酌减,用温开水送服。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孕妇忌用。•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头晕等症。个别患者有过敏反应,用药应慎重。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仁丹:清暑开窍,和中止呕。天气太热导致头晕头痛、恶心胸闷,每次10~20粒,含化或凉开水送服。仁丹含有朱砂,不可超量服用,以防汞中毒,婴幼儿及儿童也不宜服用。•金银花露:甘凉润口,生津、止渴、清热、散风、解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口服60~120毫升,一日2~3次,切勿暴饮,否则会引起腹泻。防护1.预防中暑应从根本上改善劳动和居住条件,隔离热源,降低工作环境温度,调整作息时间,供给含盐0.3%清凉饮料。2.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特别是中暑的早期症状。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车间就业禁忌症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温馨提醒•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要随时补充水分。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最好是喝温热茶水或盐开水,能使汗腺舒张排汗,散发体内热量,有助消暑。保持充足的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早餐要吃热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西红柿、西瓜、苦瓜、桃、乌梅、黄瓜、绿豆,都是能预防中暑的。水果在上午9点—10点吃最好。•夏季人体容易缺钾,极易使人感到倦怠疲乏。茶水中钾含量较高,是极好的消暑饮品。•胃口不好,不爱吃东西,很容易中暑,可以喝点食醋,帮助消食,生津消暑;或喝上一杯豆浆,既补充了养分,又不会引发上火。•羊肉、狗肉、草鱼、鲢鱼、带鱼、黄鳝,以及核桃仁、杏、樱桃、龙眼、杨梅、椰子等,都是温性、热性食物,体质偏热的人在三伏天尤其要少吃。•冷饮吃得越凉越容易中暑,因为人体一下子无法适应低温,消化系统会受到影响。特殊人群的防护•很多抵抗力差的人如婴幼儿、孕妇、老弱者在高温环境里一不留神就会中暑,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悲剧发生。因此,在高温天气下,这些特殊人群更应采取措施防中暑。•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室温不低于25℃。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以免干燥。•孕妇:应衣着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此外要保证睡眠。•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提高对先兆中暑的认识,一旦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出汗、全身疲乏、心慌等症状,应立即脱离中暑环境,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关爱健康!关爱自己!谢谢!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