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分配制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讲分配制度•第9章第2、3节、第15章第3节•一、收入分配一般原理(补充)•二、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第9章第2、3节)•三、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第15章第3节)一、收入分配一般原理(补充)•教学目的和意义:•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准确理解价值创造的源泉,各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中的作用,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范围,收入分配与价值创造的关系等;以便同学们利用学得的知识,分析和认识实践中的收入分配问题。(一)收入分配的涵义(补充)•收入:(1)会计要素之一;(2)个人所得。•分配的定义:•(1)按一定标准或方法分。•(2)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即国民收入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在不同阶级、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环节。国民收入就是指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之后的余额而形成的收入。公式表现如下:国民收入=(C+V+M)-C=V+M即是国民收入的价值形态为什么?分配与生产的关系:----分配由生产决定,没有产品的生产,便没有产品的分配,生产的性质怎样,分配的性质便也怎样;----但分配又反过来影响生产,促进或阻碍生产的发展。分配在广泛的意义上还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配,这属于生产过程本身,并决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我们这里讲的是指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二)收入分配的内容国民收入生产出来以后,在消费之前要经过一系列的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的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企业内部进行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之后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为什么要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第一,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第二,加强重点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第三,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第四,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任何社会的分配关系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分配原则服从于资产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分配关系以按劳分配为特征。税金、利润、工资、企业基金。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1)通过财政预算:(2)通过调整再贴现率以及价格等手段实现。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主要来源是税收和国债主要用于国防、行政费用、文教卫生、基础设施等通过中央银行对其的调整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利率水平(三)收入分配的原则(2个)一是要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关系的原则有三个:①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都要有所增长,即积累和消费必须同时兼顾,二者不能偏废。②积累和消费的增长要和其物资形态——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增长相适应。③必须安排好积累和消费的内部比例关系。如生产性基本建设的积累与非生产性基本建设的积累、各种消费品结构的合理安排等等。二是要妥善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公平帕累托状态(最有效率状态)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常用工具)作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具体来说,效率是指资源最合理的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本是伦理学上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和评价。公平=平均?经济公平的内涵大大超过收入平均的概念。从经济活动的结果来界定的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只是经济公平的涵义之一。因为公平至少有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两个观察角度。收入分配平均与收入分配公平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应混淆。具体实现过程中的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从具体的实现过程看,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处处可见。•站在微观的角度,可以通过牺牲公平而获得效率(即是一时的效率)。•假定政府着眼于维护公平出面干预,对企业作出严格的规定,在企业看来就意味着牺牲效率。•若企业出于趋利本能,千方百计地逃避政府的限制,一旦成功,表明在企业间失去了平等竞争的条件。•在分配中存在着效率和公平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总的原则是效率与公平兼顾。具体:•第一,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兼顾公平。•效率决定公平的产生。历史上,只有当效率提高到剩余产品产生以后,社会才会出现公平问题。在效率极低、根本没有剩余产品的情况下谈公平没有任何意义。•效率提高是公平增长的条件。“蛋糕首先要做大”•注意:在效率优先原则下要尽可能考虑公平的要求,让差距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中。解决矛盾的原则:•第二,要针对公平和效率在不同时期所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倾向来协调两者关系。•第三,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如消除进入壁垒及就业歧视、反对行业垄断等,以降低效率与公平替代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存在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过程,两个分配主体。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注重公平。二、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第9章第2、3节)•教学目的和意义:通过本部分的学习,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与资本家之间、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以及资本家与地主之间的分配关系,使同学认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实质。(一)关于“价值转形理论”及其争论•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第1卷,论述的是按价值来进行商品交换,1894年《资本论》第3卷问世,论述的是按生产价格来交换商品。•西方某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为这是《资本论》的“破绽”,企图以此作为突破口,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我国经济理论工作者也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对西方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的攻击进行抵制和批判。•学者们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1)批驳所谓《资本论》存在“破绽”的错误观点;(2)关于“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和“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这两个总额等式能否同时相等的问题。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生产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商品的价值(W)cvmKW=K+m商品价值就等于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v剩余价值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成本价格小于商品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额为剩余价值。(1)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2)资本家把成本价格看作商品的真正价值,因而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增加值,是从流通中获得的。(1)K是资本家赔钱与赚钱的界限;是商品出售的最低价格;(2)K决定着资本家竞争能力的大小;(3)K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当不把剩余价值看作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p)。•剩余价值和利润质上不同,量上相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商品价值=k+p•即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019/8/28616思考?•如果生产手机比生产冰箱获得的利润要多,生产冰箱的资本家会怎么办?•部门之间的竞争到什么时候才会趋于缓和?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P137)•(1)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以资本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各个不同的生产部门的生产者,为了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较高的利润率而进行的竞争生产部门之间若利润率不同,便会发生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从而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这种过程以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动要一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这样,便形成了平均利润。与此同时,利润率便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投资者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结果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小结: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2)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实质上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可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P138)•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3)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条件下,各部门的资本家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即平均利润。用公式表示,即:•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但是,平均利润率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只要是发达的商品经济,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的条件充分具备,平均利润率规律就会形成。评价:•在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资本家所获利润的多少似乎只与他所拥有的资本量有关,这就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仅受本部门资本家的剥削,而且还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第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各部门利润率不存在差别。平均利润率只是利润率水平变动的一种趋势。第二、个别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在平均利润率以上得到超额利润,从而提高自身的利润率。关于平均利润率问题的两点说明3、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时,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2)生产价格的定义•由商品的成本价格(K)和平均利润(p)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和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都不一样。即:生产价格是能够为资本提供平均利润的价格注意:生产价格与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区别市场价值,即商品的社会价值,它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由市场价值决定,并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的生产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是由于资本竞争引起的价值转形。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如果,市场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的货币表现,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市场价格围绕社会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即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波动。(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没有违背价值规律(P139)•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绝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只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为:•第一,虽然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获得的利润总额与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第二,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第三,生产价格随着商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总结:•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这种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2019/8/2862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BCD2019/8/28626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B.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D.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E.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ACD2019/8/28627商业部门、银行等非生产性部门的劳动者创不创造剩余价值?为什么投资商业和银行的资本家能赚到钱?思考?(二)关于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地租的真正来源•1、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就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P140)•(2)商业利润•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这种售价大于买价之差,就是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P140)•(3)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由产业资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