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要点:•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第二节中国教育制度•第三节中国教育政策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制度的概念指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基于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活动的规范系统。二、教育制度的定义与构成要素(一)教育制度的定义《教育百科辞典》的界定:1、根据国家性质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称。2、一个国家内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一是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二是专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包括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等)、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少年科技馆、儿童影剧院等)、以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等。(二)教育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则要素•物质要素•组织要素三、学校教育制度(一)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及其规则系统,规定了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教育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就业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我国《教育法》第二章对学校教育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此外,还对其他的教育基本制度如:义务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教育督导制度、教育评估制度作出了规定。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是“一国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制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首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其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成立。再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第四,民族文化传统也是建立学制的一个制约因素。学制的制定过程,不仅要考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学制的制约作用,保证学制性质与社会的一致性,同时要充分研究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民族文化传统对学制的影响,使学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型学制•单轨型学制•中间型学制双轨型学制英国的学制是典型的双轨制。双轨制就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划分的标准主要是种族与出身)规定了不同的受教育的权利。从而使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一轨是为上层社会、贵族与高级僧侣的子弟而设,初中毕业后,可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另一轨是为平民子弟而设,小学毕业后只能就业或接受初等与中等的职业教育。而且在同一教育阶段,这两轨是完全独立的,不仅开设的课程不同,任课教师不同,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目标也不一样。随着国家教育权的真正的出现,国家从教会的手中夺得了管理教育的权力,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民争取接受教育的权力的呼声越来越高,使得双轨学制中的两轨逐渐的走向了交叉与趋同。因此,在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现行的双轨制学制中,已经不是原来意义的学制了。但是,在部分教育阶段以及教育内容的设置上,仍然能看到双轨制的痕迹。单轨型学制美国的学制是典型的单轨制。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公立学校迅速的发展起来,公立学校的建立成为了美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开端,1952年至1853年,麻塞诸塞洲和纽约洲相继发布了强迫义务教育的法令。这就使得美国的小学、中学规模空前高涨,在美国没有特权传统的文化背景下,使得原来双轨制中的面向上层社会的一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小学、中学而后可升入大学)的美国单轨制。到了19世纪末,美国基本上确立了包括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制度。单轨制的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四四四等多种分段。中间型学制它是在双轨制与单轨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又叫分支型学制。前苏联的学制是典型的分支型学制。帝俄时代的学制属于双轨制。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制定单轨制,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又恢复了帝俄中学的某些传统和职业学校单设的做法。于是就形成了既有单轨制的特点,又有双轨制的某些因素的前苏联的学制。这种学制的分支是在初中教育阶段以后进行的,而在初中教育阶段以前(包括了小学、初中阶段)还是属于单轨的。这种学制的优点是上通下达,左右畅通。第二节中国教育制度一、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沿革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不过那时的学校与现代意义上不同,是养老、习武兼教育的场所。“夏后氏之学在上庠”“序,夏后氏之序也”“夏曰校”孟子解释到:“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到了西周时期初步具有了学制系统,分为国学与乡学两大系统。国学为中央官学,乡学为地方官学。我国古代(从西周到清末)基本上一直沿用此学制。西周官学分国学和乡学,中央有国学,地方有乡学。国学分小学与大学两级,乡学只设一级。教学内容包括德、行、艺、仪,主干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大学教育以礼乐为重点,小学教育以书、数主。办学目的是培养奴隶主贵族的年青一代,“学在官府”是西周官学的显著特点,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庶民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唐代官学制度比较完备。国子监既是唐代中央官学的行政管理机构,也是最高的国立大学,地方官学包括府、州、县学校。唐代官学制度的特点:多种形式办学;教师管理完善;学生管理上有升学、退学、考试、作息等规定。国子监外观国子监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东西两侧有四厅六堂,构成传统的对称格局,是我国现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办大学建筑。辟雍明代简明官学系统图明清两代狭隘的立国思想制约了官学发展,政府对学生思想控制极严。明朝中叶起封建官学在官方严格钳制下走向衰落。国子监为明清两代国家最高学府;地方官学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学宫”。汉中府学各地学宫揭阳学宫番禺学宫番禺学宫内考生模型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近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我国近现代学制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出现。(一)近代学制1、壬寅学制、癸卯学制(1902年学制和1904年学制)1902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癸卯学制是由张百熙、荣禄、张之洞三人于1904年主持拟定的名曰《奏定学堂章程》,因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亦称为1904年学制。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校系统,这个学制将学校教育从纵的方面分为三段六级:小学为9年,中学教育5年,高等教育6至7年;从横的方面分为普通学堂、师范学堂、实业学堂,分别实施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癸卯学制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的观念当我国处于办洋务、废科举、兴学堂、建立新学制的漫长时期里,欧美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大都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以日本为例,自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是一场整体性的社会改革。教育改革是维新变革、文明开化的重点。它取消了以儒学为中心的封建教育,逐步建立起了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培养政治、军事、经济、实业人才。日本政府把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动员全国力量,不遗余力积极推进。1871年7月,政府创设文部省,负责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1872年8月,以法国为范本的新学制诞生,建立起了西方式的国民教育体系,“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到1905年,日本国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5.6%,已与西欧、美国不相上下。在学制的统一规范下,日本各级各类教育逐渐克服各种矛盾,呈现有序、协调的发展态势。中国与日本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和近代命运,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更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可资学习的便捷的榜样。“学西洋不如学东洋”,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全面学习日本的时期。癸卯学制系统图壬寅学制、癸卯学制的建立是清朝末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被迫实行的最有影响的一项改革措施。它的颁布与实施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灭亡与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二部学制,是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1912年7月至8月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邀请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开会讨论,最后于九月由教育部向全国颁布《学校系统令》,即为“壬子学制”。次年,又陆续颁布各级各类学校令,补充《学校系统令》,合称“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整个学程为18年,分为三段四级,三个系统。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共7年。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只设一级,共4年。第三段是高等教育,也是一级,但分预科和本科。除了有小学、中学、大学组成的学校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个系统。此学制将小学教育缩短为7年,中学教育缩短为4年,废除了小学与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设置了专门学校,培养专科实用人才等等。这些措施尤其是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规定,在我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以及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学制的实施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不足。如“过分强调整体划一,缺乏灵活性;各学段年限划分的不合理,……太偏重于普通教育等等”(二)现代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因颁布之年是1922年,是旧历壬戌年,故称为壬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该学制是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学制。壬戌学制将整个学制系统分为三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缩短了小学年限,设三年制初中,取消了大学预科,设三年制高中,提高了师范教育的水平,职业教育单成系统,课程的设置无男女校之别。壬戌学制系统图壬戌学制与近代颁布的两个学制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打破了以往学习日本学制的传统,从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向美国学习。(2)学制的制定不在仅仅是政府的行为,还吸收了教育工作者与教育专家的意见。(3)学制的制定酝酿时间长达七年之久,实施时间长,影响也最大。当然,壬戌学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对实用主义的教育影响缺乏辩证分析的态度,学制中某些方面的设置过于理想化等等。(三)现行学制自195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学制亦有所变化与发展,并逐步的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完整的学校系统,即我国现行学制系统。中国现行学制系统图《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在我国现行学制中,从纵向来看,划分了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初等教育阶段与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合称为义务教育阶段。从横向来看,到了中等教育阶段后,开始出现了类的区分。根据性质与目标的不同可以把我国的教育分为普通教育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职业教育系统需要以普通教育系统为基础。初等教育阶段实施的是普通教育,中等教育阶段以上实施的既有普通教育也有职业教育;根据教育对象可以划分为:学龄期教育系统与成人教育系统;根据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强制性可以分为义务教育系统(普及教育系统)与非义务教育系统(非普及教育系统)。我国现行学制充分吸收了以往学制的优点,注重我国教育实际,把幼儿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纳入学制系统中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现行学制中虽然有严格的学制年限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实践的变化,这种年龄的限制日趋淡化,从而表现了学制的严格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此外,也应看到这种学制必定是一种过渡性的学制,因为随着现代教育发展节奏的加快,尤其是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出现,那么在未来学制结构中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