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安徽省中医学院07中药资源林明07315029[摘要]: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创新系统工程。虽已讨论了几年,不少学者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有很多共识,但由于站在不同的学科和不同政府部门的立场上,仍有一些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本文主在浅谈下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关键词]:中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现状;对策;建议;优势;劣势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已为世人所公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已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所有从事医药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人民,无不希望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工程技术,开发出有可控质量标准、疗效好、重复性好,造福于人民,走入世界市场的新的中医药产品。为此,国家各有关部门于“八五”以来,就大力倡导和支持中药现代化的事业。1对中药自身的分析1.1中药的优势(Strengths)1.1.1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有众多的经典名方可供开发利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神农百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名著相继问世;晋唐时期,在阐述医学理论方面,王叔和《脉经》完成了对切脉诊断疾病的理论解释,在研究养生方面,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贡献颇大;宋元时期,在研究伤寒方面,很多学者阐明了自已的观点。这些经典名方经过长达千年的临床使用,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不仅被有卓见的我国知识界人士重视,而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域外科学家,探求古代东方中华民族智慧的底蕴,如:日本目前所使用的汉方药以《伤寒杂病论》的经方制剂为主,补中益气汤、柴苓汤、大建中汤、小柴胡汤等12个品种产值占全部汉方制剂的43.1%。1.1.2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我国是世界上天然药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药资源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而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西南、西北等贫困山区,其中药材资源占全国50%以上。1.1.3药食同源,安全有效药膳就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中药材加工炮制后与传统的烹饪原料相结合进行烹调,从而成为兼有传统肴馔的色香味形、普通食品的营养价值和药物治病功能的养生保健食品。药膳可以自行调配,安全、保健,在享受传统美食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养颜、瘦身、补气、补血等多种作用。1.2中药的劣势(Weaknesses)1.2.1中医理论久远,不易被当代人接受以古汉语为基础的古朴深奥的中医药术语,因为没有规范客观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其中很多名词术语很难被当代人所理解并接受,中医药治病,至今许多沿用的是我国传统理论,如阴阳五行等,无法用现代科学的理论阐述,不能用现代科学的理论阐述中医药的作用。1.2.2成分复杂,难以鉴定其组成不管是单方还是复方中药,其化学成分大都是非常复杂的,且这些中药的“君臣佐使”的相互协同往往不能用一个或几个模型和指标所能反映。-2-1.2.3中药质量控制不精确、药品纯度不高我国中药行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落后,使中药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无法保障,很多出口中药由于无法控制农残、重金属含量或含违禁成分而遭拒售。加外,在中医药的基础研究上也存在许多含混不清、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药理、毒理、剂型、标准化、规范化均未能充分利用当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中药国际化概念探讨中药的现代化是指将传统中药的特色优势与最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密切结合,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大力开发现代中药”。现代中药是指基于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严格按照GAP、GLP、GCP、GMP等标准规范所生产,具有“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以及“三便”便于储存、便于携带和便于使用等特点,并达到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标准要求,可以在国际上广泛流通。因此,中药现代化是以中药国际化为目标,而中药的走向国际又要求中药现代化是必要的前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药在新时代的飞跃发展。中药的国际化,首先要求我们要更好地了解世界,更好地了解世界药品市场的需求,了解各国传统医药体系的情况、法规、习俗其次,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使世界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医药。2.1中药现代化研究概念探讨中药现代化研究概念是什么,包含有哪些内容,学术界至今未达成共识。但一般认为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基于“学科论”的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方向,包括中医中药理论的现代化和中药生产中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另一个是基于“宝库论”的中药西化发展方向。“宝库论”的主流是西医药学对中药的认识,不将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加以研究,而仅作为具有一定功效的民间药、天然药物加以研究和开发。2.1.1中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在运用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虽然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化学成分、实验药理作用与中药药性理论中的性味、归经、阴阳、升降浮沉、功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却缺少研究。例如:中药的四性(寒、热、温、凉)是中医药学最根本的基础理论之一,是中医赖以处方遣药的主要依据,也是中药基础理论研究的难点之一,至今尚未有成熟的研究验可循。历代中医学家对中药四性的认识又各不相同,使得中药四性在认识水平上出现一些混乱或模糊。当前,对中药的化学分析和药理研究已经进行得相当深入,为什么既不能触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从本质上揭示其中的奥妙,又不能运用这些成果把中医对中药的支配再提高一步呢?原因就在于研究出来的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制不是以中医理论,而是用西医理论的术语进行表述的。由于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中药自身的现代科学化,即得到现代科学化的中药,它还应该属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药物,即具有中医药学的优势,同时又克服现有中药的劣势。中药学界认为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式,可以发现更多的有效部位与单体,为全面、充分认识传统中药奠定了基础、储备了资料。但如果沿着天然药物的研究思路走下去,势必会失去中医药特色,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符合中医药学特色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式开始。2.1.2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化仍未得到充分的阐述中医与中药是中医药学不可分割的2部分,在经历了数十年“科学化”改造进程后,除了临床应用技术的某些改进,以及极少数非核心的边缘技术被西医拿去取长补短之外,中医的核心理论和体系依然如故。当前以动物实验的分析方法来验证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治疗效果,作为探索研究中医学术的方法无可厚非,但若据此认为动物实验就是中医现代化则是十分有害的,大量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并未从根本上带动中医的发展。再者,在中医临床诊断的规范化研究方面,作为中医专有名词的“证”的内涵和外延至今都不甚明确,使得-3-在证候规范化中,由于中医学传统方法论的非实证特点,制订出的统一的诊断标准在中医临床领域难以推广应用,甚至不同的证候规范者制订出不同的统一诊断标准。由于中医临床诊断标准的统一是中医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其它中医药学的基础性研究。因此,中医学“证”的规范化研究和临床诊断标准的统一必须与中药的“药性”理论研究同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中药临床使用的正确有效。2.1.3西医药学使用中药现状由于在中医药学的一些重大基础理论课题未得到现代科学阐明之前,很难单方面实现传统中药的现代化,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中药进行现代科学的解释,即用现代科学理论对中药的某些品种进行改进、突破,以适应我国现代医学的需要呢?回答是肯定的,临床使用中药的一些实际情况就是一较好的证明。如北京某大医院近2年来,每年开出约5000万元的中成药,品种数量却未超出250种,其中的大部分由西医内科大夫开出。这些西医大夫是在辨证用药,还是辨病用药,事实上不需要争论;是在使用中药还是在使用西药,也不需要进行讨论。只要使用的药品临床疗效明确、可靠、疗效可重现,就不需要讨论它是中药,还是西药化的中药。这情况至少说明,在数量庞大的中成药品种内,传统中药的一部分可以不按中医药理论,辨病使用也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从对“证”要求不太严格,在临床上可以辨病使用的传统中药中筛选出一些品种,对这些中药品种进行现代科学化是能够取得突破的。例如,在广州等地前几年发生非典型肺炎以后,可以抗病毒的中药板兰根颗粒等品种销量大幅上升。这至少说明对中药板兰根进行的现代科学化研究是成功的,且研究结果已经被普通大众所了解和掌握。2.2中药国际化概念探讨基于巨大的国际植物药市场,我国医药界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中药国际化”,而这个中药国际化是传统中药的还是植物药的,许多人对此并未有所区别。一般中药研究、生产者在公开场合声称的中药是狭义中药或叫传统中药,这造成中药国际化在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值得进一步的探讨。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应根据中药的药性辨证论治才能取得理想疗效。如果放弃中医药传统理论,放弃中医的整体性,放弃中医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的立法、处方、遣药原则和辨证论治精髓,中医就会失去立足根基,中药也将随之失去理论指导。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周仲瑛教授在一次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论坛上发言,驳斥针对一些报道有效的方剂不能进行有效重复验证,以统计学“个例不能说明整体”来否定中医疗效的观点。认为只要辨证一致,中医可以应用相同的治疗原则,甚则应用相同的方药治疗,证同是保证临床疗效验证成功的关键。个案体现的是辨证的重复,不是辨病的重复,是治疗原则的重复,而不是一方一药的重复。日本从1991年开始对代表性的8个汉方药制剂的临床效果进行多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由于在选择病例时未考虑到“证”的差别,结果并不太理想,日本汉方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日本进行的中药临床双盲对比试验研究的结果不理想正好说明中药辨证论治、对症下药的合理性、正确性。中药作为药物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被外国人使用,必须与他们所掌握和认识的药物知识相适应,否则临床疗效难以得到保证,有时可能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因此,中药走向世界,必须是在国外被使用时能遵照中医药学理论或能体现中医药学理论,从而使中药的优势得以发挥,故中药走向世界的实质是西医药学工作者认可和会使用中药。此外,中医药学向以其理论深奥、难以掌握而著称于世,不要说外国人,就是国人同胞,不用相当独立的功夫,怕也难以修成正果。由于国内的西医与中医大夫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要比西方文化背景的西医要容易得多,他们能合理地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才是实现中药国际化的第一步。此外,我国出口到国外去的保健食品,大部分是按中药方剂开发而成的,实际上相当于非处方药品,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保健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4-长期服用的潜在危险也不容低估。安全第一,疗效第二,是当今国际通行的审批药物的准则,对药物毒副作用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研究药物的疗效更重要。传统中药制剂要想真正走向国际市场,有关的适应症、主治、用途等说明应能为西方医学工作者所理解和掌握,使国际社会确信我们所提供的中药复方制剂确实做到了“安全、有效、可控、稳定”,并要符合作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一切要求。因此,在中药基础理论的现代化未获突破之前,选择合适的中药品种进行现代科学化、产业化,依此打入国际市场是近期内我国可以达到的目标。3中药国际化、现代化研究对策探讨中医中药研究是一个整体,而符合中医特色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且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化难度较大,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易见到成效,不应该也不可能规定在什么时间内就能实现。因此,选择哪些方面或切入点进行中药国际化、现代化,或作为中药现代化的突破口就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应该承认中药研究、生产技术与中药实际使用的现状,不苛求目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政策导向上明确天然药物概念,实事求是,积极参与当前国际天然药物规则的制定,与国际天然药物研究与发展保持同步,与时俱进。3.1保持传统中药特色,积极开展传统中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研究在中药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应加强多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