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教学案例-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蹲下来,用孩子的视角看朋友向我诉苦,说上小学的女儿,胆子太小,明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合适,她要求孩子第二天向老师说明那些作业她都已经会了,不需要重复做,但女儿不听她的建议。威逼利诱都无济于事朋友便气急败坏,将女儿揍了一顿,但女儿仍哭着写作业到深夜。向我诉说时,朋友仍旧余怒未消:“她怎么胆子那么小啊!为什么不能勇敢一些呢!这有什么难的呀?有什么好怕的呀?”我沉默片刻,问她:“你小时候是勇敢的吗?碰到类似事情你是大胆的吗?”她答:“就是因为我不够勇敢,所以我才想让她勇敢些的呀!”我说:“你现在所说是你作为成年人的想法,不过现在的女儿仍旧是小时候的你呀!她的内心得承受多大的痛苦----来自老师的恐惧,来自妈妈的不理解!你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呢?”这件事使我联想到课堂教学的几个片断。(一)教学《范进中举》时,我课堂上让马思颖赏析“屠户横批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乍一听到她的答案,我觉得瞠目结舌:“胡屠户后悔把女儿嫁给范进,所以借酒消愁,把肚子都喝大了。”大家都笑。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这孩子悟性太差,怪不得语文成绩始终不理想。”下课后静下来反思,对思颖给出这种答案的原因反复思考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酒足饭饱”这个词,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马思颖是从“腆着肚子”的形象特点来说的。我开始惭愧内疚了:其实,应该是我的教学设计不够,我仅仅从我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认为这个细节太典型地突出了胡屠户的傲慢、自得、不可一世,所以她应该一语中的,但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腆”是个陌生的字眼,我应该预设到这个点,按他们的认知水平,讲课时先强调“腆”的字面含义,在此基础上,先描绘出胡屠户的外形特点(酒足饭饱),然后再说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这是个相对复杂的思路,我实在不该凭我的认知体验来嘲笑孩子,甚至对她失望!但是,在做关于“严监生”的语段练习时,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学习之友》上设计了一个语段练习,是严监生因两根灯草不肯咽气的那一段。李佳文对“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子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分析理解这句话的表达效果”(题目要求)的回答是“这句话说明严监生临死前病得很重。”乍一听到,我的惯性思维使我觉得不可理喻,怎么能这样理解?!还是等下课后静下心来,我才又反思:为什么她这样答呢?这样说是否有合理性呢?最后想明白,其实她的注重点是严监生为什么没有直接说,而要伸两个指头。这样说来,分析这个句子前我应该先引导学生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由此,我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前预设他们可能存有的理解偏差,设计好启发引导的问题,使学生最终明白出题者的意图以及答题时的准确思路及措辞。事实上,我的不能从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的毛病应该是由来已久的,所以导致学生觉得语文太难也未可知。所以,一定要“蹲下来”,从学生视角看问题。(二)通过第一篇课文《忆读书》的教学我发现:刚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在思维方式上还保留着小学时的特点,比如不善归纳,只在文中找出问题所设计的范围即停止思考,所以我在课堂上当即设计了一些启发他们思维的问题,借以教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回答问题时抓准侧重点,抓对角度,学会归纳。比如我设计的问题:“冰心奶奶认为读书有哪些好处?”,孩子们回答时,多是将课文相关的段落读出来就停止表达,我便提示: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是哪些?是从哪个角度来说读书的好处的?启发读书的好处之一“丰富人的情感,带来美的享受”时,我提示:“冰心奶奶读好书时都有哪些感情?”孩子们回答仍然是只读出原文,如有的同学读第3段,有的读第5段,有的读第7段等,但仅限于此,没有自己的表述,我便再启发:“这些段落中的关键词说明她有怎样的心灵?怎样的情感?”从而启发归纳出“丰富的情感,善感的心灵”,进一步点化“从读书的好处角度怎样表述?”,最终孩子们归纳出“读书能够丰富人的情感,获得美的享受”。再如回答课后练习一“作者回忆了哪些详细事例?”我有意增加思维的障碍:“这道题实际上是将我们归纳过的‘多读书’内容换了一种方式,那么我们怎样归纳?”孩子们不是很明白,我举例:比如“多读书”环节我们归纳出冰心奶奶读过的书有《三国演义》,现在用事例表述就能够归纳为“这个段落回忆了冰心幼时读《三国演义》由一知半解到越读越懂,越读越爱读的事”,以此类推,孩子们归纳出了其它五件事例。我特有成就感,内心充满了愉悦。这节课,我尝到了“蹲下来,站在孩子视角看问题”的甜头。(三)学习丰子恺的《山中避雨》第5段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反问句(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时代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在文中起何作用?”嘴快但成绩较差的小浩脱口而出:“反问句能够让人回答。”大家哄堂大笑,我也忍俊不禁,笑出声来,但旋即,我想到对于小浩来说能积极回答就是不错的表现,不能让他有挫败感,所以随即就对同学们说:“嗯,说能让人回答也不算错,让人回答就说明要让人动脑思考,一动脑思考就会产生深刻印象,这样就起到了强调作用,这正回答了反向句所起的作用——启发人思考,有强调的作用。”大家点头认可了,小浩也很高兴,接下来依旧情绪高昂地积极提问、回答。“蹲下来,站在孩子视角看问题”使我制止了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有一个故事使我铭心刻骨:父亲带大约三四岁的女儿逛街回来,要求女儿将看到的城市景象画出来,小小的女儿照做了,可画出来的景象令父亲勃然大怒----充斥画面的仅仅各种人的腿和鞋子,男人的,女人的……父亲百思不得其解,再次带女儿来到大街,蹲下来,和女儿齐高,发现了症结所在。所以,性急而粗暴的老师们,家长们,别忙着训斥孩子不懂得欣赏,不知道领情,不聪明,不勇敢……发火之前,失望之前,请慢三秒,想想,“孩子到底看见了什么”?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