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复习课》说课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原电池电解池(第一课时)走向高考·化学人教版·高考一轮总复习*第一课时: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第二课时:化学电源(一、二次电源,燃料电池),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应用*第三课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化学理论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必修2教材内容(化学能与电能)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并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考情分析*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是化学理论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纵观近几年各省市的高考命题,由于电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其相应知识的考查在考题中得到充分体现,考试频率很高。*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从考查方式上看,题型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但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非选择题的考查明显增多,说明对该部分知识的考查已经从基础考查向能力考查转化。*从分值上看,一般一张试卷有1~2个题目考查该部分内容,分值在3~10分左右。学情与目标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一、学情与目标分析*知识目标:能描述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描述出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反应方程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形成知识的系统化及结构化。*情感目标:通过分组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二、教法学法分析*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立足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具体的高考实例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考虑学生已有基础设置有效教学活动*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探究活动,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三、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二)注重双基、夯实基础(三)层层推进、提升能力(四)应用提高、形成技能(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一开始就通过具体的高考实例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到学习中(二)注重双基、夯实基础一、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回顾复习】锌铜原电池装置中的正、负极分别是什么?判断的方法是什么?它们分别发生了什么反应?你能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吗?原电池工作原理: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阴离子从正极流向负极,形成闭合回路。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CCuCl2溶液+-电极1电极2【回顾复习】溶液中存在哪些离子?这些离子通电前是如何运动的,通电后又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是Cu和Cl放电?2+-二、电解池工作原理: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电解池工作原理:电解质溶液通电后,电子由电源负极流到阴极,阳离子移到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移到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起点高、落点低”关键:把握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三)层层推进、提升能力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Mg、Al稀盐酸偏向Al2Mg、AlNaOH偏向Mg3Al、Cu稀盐酸偏向Cu4Al、Cu浓硝酸偏向Al【能力提升】一某高二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做的电极是否相同?(2)解释实验2中电流计指针偏向Mg的原因。(3)实验4中Al做正极还是作负极?为什么?写出Al电极的电极反应式。(4)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在原电池中金属铝作正极还是作负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请分析图中的下列几种电解情况并写出相应的电极反应式。①X、Y均为石墨棒,为饱和食盐水②X为纯铜,Y为粗铜,a为硫酸铜溶液③X为铁,Y为铜,a为硫酸铜溶液【能力提升】二(四)应用提高、形成技能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Zn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D.图d中,Zn-MnO2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MnO2的氧化作用引起的【示例1】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示例2】(1)以Al和NiO(OH)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液组成一种新型电池,放电时NiO(OH)转化为Ni(OH)2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利用反应2Cu+O2+2H2SO4=2CuSO4+2H2O可制备CuSO4,若将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1、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本节课所运用的几个教学环节,如:注重双基、夯实基础,层层推进、提升能力,应用提高、形成技能等,都是在围绕这一理念展开活动。从总体来说,这种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实践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2、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通过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3、注重学生能力的养成。本节课从学习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讲述,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形成知识体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谢谢大家!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