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中的偏误及偏误分析在偏误分析这一理论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母语为英语的汉语习得者,还是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习得者,在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都存在这着各种偏误。可见偏误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学习了解偏误产生的原因后,对应偏误来源的几种分类,并结合自身英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总结分析以下几种偏误的产生和纠正的方法:1.母语负迁移1.1语音层面。1.1.1英语的辅音/s/同汉语的辅音s[s]形式上一样,由此在英语的辅音/s/的学习中受其影响形成偏误。发音位置的错误导致发音不标准,完全中国式英语的味道。英语辅音/s/是齿龈音,汉语辅音s是舌尖前音,对比发音位置后发现,英语辅音/s/会比汉语辅音s稍靠后一些。1.1.2汉语中没有清浊之分,而英语中辅音最大的分类就是清辅音和浊辅音。清辅音在发音时声带不振动,只有气流通过而发声,浊辅音则是声带的振动发声。同样与汉语的辅音z[z]形式一样的英语辅音/z/是浊辅音,发音是声带振动。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同时教学中,仅靠跟读很难发现二者的区别。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阐述清楚浊音的发音要点一起请浊音的区别,这样才能正确的发音。1.1.3一些汉语中不存在或没有相似发音的英语语音在发音时,习惯用汉语中的一些音来替换,从而导致发音的错误。如“th”发两个音清辅音/θ/和浊辅音/e/,上下牙齿轻咬舌尖发音,浊辅音/e/发音时声带要稍微振动,发出声来,但不送气。因为汉语中没有这样的发音,与其相似的汉语辅音[s]就被拿来替换了。在许多常用的英语单词如Thanks,Three,Think,bath,both等这样的基本词汇中,大量存在以th开头的清辅音/θ/和以其结尾的浊辅音/e/。错误的发音很影响语音语貌,让人觉得发音很不地道,这种偏误一旦形成习惯则很难纠正。初学者不能仅凭听起来像就认为可以这样发音,轻咬舌尖发音,经过练习可以很好的掌握这个发音。1.2语法层面。1.2.1大学英语写作课老师纠正过一个偏误,即冠词的使用。中国的学生经常把定冠词the用在全篇,或者是漏掉了冠词。如句子,“狗是一种有用的动物”翻译成英语应当是Adogisausefulanimal.在英语学习初期,翻译是会按照汉语的说法遗漏了泛指的不定冠词“a”。错误的写出句子Dogisausefulanimal。1.2.2Ilastnightwenttolookamovie.在这个句子中有两处错误,一是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lastnight作为时间副词应放在句首或句尾,误将其按照中文表达习惯“我昨晚去看了场电影”放在了句中;二是与movie搭配的动词应该用see,或者是表示连续动作的watchingamovie。汉语中看电影,看书,看报,看电视等待用的都是一个“看”字,这种习惯迁移到英语习得中难免会造成这样的错误。2.语内迁移语内迁移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把已学得目的语的某项规则不正确的扩大化,超过所允许的限制。英语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这方面的偏误最突出的一个就是时态的变化上。英语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在规则动词后加-ed,这就使得在习得初期,将这一规则扩大化,在所有动词后都加-ed,忽略了特殊动词的变化。3.学习环境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同样是造成偏误的原因之一。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指的是不充分的讲解和引导,甚至是不正确的示范,教材编排不当或者解释不严密,课堂训练的偏差等。语音部分的学习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部分,在我们的学习中,都是通过跟读等形式学习基本发音。仅凭听很难校准英语发音的具体方法。因而将一些汉语中的习惯替换转移到英语中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了。学生甚至会沿袭老师发音上的习惯,且这样的习惯很难被老师发现和纠正。4.文化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即母语文化对目的语学习产生影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汉语的价值观,传统习惯难免不对英语学习造成影响。在汉语文化中称呼习惯将称对方姓加职业。尤其在老师这一职业称呼中,受文化迁移影响明显。“teacher”在英文中,只是表示职业的名称,而并不被用作称呼语。中国学生在汉语文化的背景下习惯的将老师叫成“teacher”,李老师被称为“TeacherLi”。在英语里,对男老师的最普遍的是在其姓氏前加上Mr.,而对于女老师,则可以加上三种头衔来表达不同的意义:“Mrs.”,“Miss.”,和“Ms.”。李老师应当被称为“MrsLi”。综上分析,偏误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偏误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完善目的语的必经之路,但是究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偏误是可以得到矫正和尽量少出现的,因而对于偏误分析的研究是必要并具有实际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