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结构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学心理概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作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学与教的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一、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发展概况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个案研究。初创时期:20世纪以前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发展时期:20-50年代末成熟时期:60-70年代末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二节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一系列变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瑞士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幼儿表象符号代替事物,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可逆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童年1.守恒2.可逆性3.去自我为中心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少年1.命题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现有水平→将达到的水平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可逆、不可逾越(拔苗助长)其三,不平衡性(关键期)其四,差异性(因材施教)童年(6、7-11、12岁)少年(至14、15岁)青年(至25岁)成年期(至65岁)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少年期: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青年期:生理、心理、社会性向成人接近,出现辩证思维。学习准备:原有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学习新知识之前,促进和阻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2-3岁→口同语言;4岁→形状知觉形成;4-5岁→书面语言。第三、四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场依存型2.沉思型-冲动型3.辐合型-发散型(二)智力差异: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B量表)智商(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超过140是天才,占不到1%(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迁移。掌握学习:要求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一)性格的概念: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人格的核心。(二)性格的差异(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不影响学习是否发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速度、质量;内容的选择;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发展阶段:(埃里克森)1.基本的信任感-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羞耻感、怀疑(2-3岁)3.主动感–内疚感(4-5岁)4.勤奋感–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12-18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个体对自己及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监控。(二)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亲信成人的评价逐渐过度到自我独立评价,直到少年期才基本成熟3.心里自我越来越客观、公正、全面,并具有社会道德性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实质与特性二、一般分类学习的心理实质人类学习与学生的学习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情境,由学习水平低到高的顺序: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映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概念:侠义:人类的学习。广义:人和动物在生活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人和动物在学习上的区别:①除了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②通过语言中介…③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学生学习内容:①知识、技能、学习策略②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发展③道德品质、健康心理的培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经典实验基本规律经典实验基本规律经典实验基本规律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食物诱发狗分泌唾液,叫无条件刺激,铃声中性刺激的诱发,叫无条件反应。多次重复,铃声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铃声的诱发叫条件反应。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试误说:小猫为获得笼外食物,乱抓、乱咬行为逐步减少的实验。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老鼠在迷箱内碰巧踩到杠杆获得事物,从而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人和动物的行为: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1、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2、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3、消退4、惩罚教材被分成若干小布子,及时强化、反馈,使错误率最低。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联结简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节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经典实验基本内容学习观教学观学习分类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黑猩猩把小竹竿插入大竹竿,获取食物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合理的、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性质主管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被动的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的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第四章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一、含义与结构二、种类四、学习动机的理论动机及其功能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1、高尚的动机、低级的动机(社会意义)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学习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3、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动力来源)引起、维持活动,并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和内部动力。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1、学习需要与学习内驱力:奥苏泊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由三方面:①认知内驱力(青年)②自我提高内驱力(青年)③附属内驱力(儿童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由低到高的5个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所必需的需要);(认识和理解、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生长需要)。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取决于学习动机、学习行为,而学习行为起决定作用。代表人物:阿特金森。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50%成功机会的任务)避免失败者(选择非常容易、非常困难的任务)美国维纳,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不可控制归因。P62:表4-2班杜拉:人们对自己是否能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因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情绪唤醒。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培养与激发一、培养二、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学习“似懂非懂”“半生不熟”的知识时,学生才感兴趣掌握它。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奖惩;表扬、奖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激起学习动机。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第五章学习的迁移学习迁移一、概念二、种类四、学习动机的理论早期的迁移理论现代迁移理论①正迁移、负迁移;②水平迁移、垂直迁移;③一般迁移、具体迁移;④同化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都是典型的迁移形式。(1)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依据)(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有共同成分、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3)经验类化理论(贾德:概括迁移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4)关系转换理论(能否理解各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原有认知结构的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包容性、可利用性、连贯性、可辨别性等都影响着新的学习。三、作用①促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②是已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③迁移规律对学习者、教育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五、迁移与教学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促进迁移的教学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向(促进和阻碍)P80表5-1:陆钦斯的量杯实验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第六章知识的学习概述一、知识的类型二、知识学习的类型四、知识学习的作用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②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指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的反应,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1.感性知识、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认知策略,心智技能—对外办事,认知策略—对内调控。(1)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三、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对应心理:知识同化、保持、应用第二节知识的获得一、知识直观二、知识的概括(一)知识直观的类型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只管对像的特点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一)知识概括的类型根据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感性概括(直觉概括)、理性概括。(二)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变式:指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本质特征)3、科学的进行比较(分类:同类比较、异类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第三节知识的保持知识的保持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一)遗忘及其进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二)遗忘的理论解释①痕迹消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桑代克进一步发展(练习律,S-R联结加强)。②干扰说前摄抑制(前对后的干扰)、倒摄抑制(后对前的干扰)③同化说奥苏伯尔(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积极、消极的遗忘)④动机说弗洛伊德: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故也叫压抑理论。(一)瞬时记忆:0.25~2秒(二)短时记忆:5秒~2分钟①直接记忆:输入的信息没经过进一步加工,大约7±2个组块②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中储存的正在使用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三)长时记忆:永久性存储大部分来源是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三、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一)深度加工材料(二)有效运用记忆术(三)进行组块编码(四)适当过度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