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A.全面教育B.现代教育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解析:选C建国初期,“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体现的是人民教育的办学方向。A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D两项是新时期的教育。2.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是()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形成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C.“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已实施D.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基本普及解析:选B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才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信息“1957年”“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可知,这一“方针”提出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之后,成为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故B项正确;“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是1995年邓小平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解析:选D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留苏学生选择专业的情况,不涉及国内的文化教育改革,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由于一五计划的开展,为了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留苏学生选择工科专业的占绝大多数,故D项正确。4.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什么时候的状况()A.过渡时期(1949~1956年)B.探索时期(1956~1966年)C.“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D.新时期(1978年至今)解析:选C漫画表现的是一辆载满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各种著作的车子,虽然贴着“又红又专”的标签,却仍然不能在社会主义检查制度下蒙混过关。漫画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教育正处在一种极“左”的状态之下。5.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D.体现了拨乱反正的要求解析:选B1977年恢复高考,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对象文化基础素质不高,故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执行“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6.在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导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重大成就是()A.制定了《义务教育法》B.实施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C.普及了义务教育D.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解析:选D题干要求是“高等教育”。A项属于教育法律法规;B项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C项不符合史实。7.下表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盲、半文盲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例变化情况。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年代百分比20世纪80年代初23.5%1990年15.88%1997年12.21%A.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确立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C.高考制度的恢复D.《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解析:选DA项确立于20世纪五十年代,B项初步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C项出现于1977年,均与题干时间“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符,均排除。《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有利于我国推动扫盲教育,大大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故选D。8.《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后,中国政府()A.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解析:选C“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表明中国政府制定的相应教育发展措施是在1992年之后,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是在1956年,故A项错误;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B项错误;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在1995年中共十四大之后,故C项正确;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在1983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材料二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主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着。——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地抓起来》(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什么错误估计?这种“教育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后果?(10分)(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依据材料一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等信息进行判断;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我们国力的强弱……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等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答案:(1)错误估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空前严重的破坏,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2)原因:教育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国力;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措施: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教育的全方位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