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测试卷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B2.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此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思想主张的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B3.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长技以制夷”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D.设议会、开国会A4.(2018·安阳一模)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A5.《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这说明梁启超()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C.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C6.(2018·银川一中二模)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D7.(2018·沧州质检)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地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他还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1909年,他欣然接受了清政府所赐“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严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B.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清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D.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有新旧杂陈的特点D8.(2019·廊坊高中联合体联考)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A.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C9.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10.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B11.(2019·重庆调研)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大起,“劳工神圣”、“平民神圣”的口号十分普遍。这一思潮兴起于()A.维新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新文化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C12.(2018·江苏高考)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该学制涵盖了各级各类学校法规,共计22个。章程明确规定,学堂教育从蒙养院开始,相继分为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大学堂、通儒院(类似于现在的研究生教育)。1905年清政府谕令设立学部,序列礼部之前,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之后又建立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癸卯学制规定,中学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摘编自戴根平《清末新政与中国教育制度近代化》材料二1872年,日本创立近代教育制度的《学制》颁布,它模仿法国的教育制度,是日本教育西洋化的第一步,但却以失败告终。1886年初,《学校令》颁布,它建立起了一个以小学为基础的完整的教育系统,直系是高等小学,到寻常中学,再到高等中学,最后到帝国大学;旁系则是高等小学到寻常师范学校,再进入高等师范学校。为了把军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的意识里,1890年,天皇颁布了《教育敕语》,提出日本“国体之精华”乃忠孝二字,教育以培养忠臣孝子为出发点。《教育敕语》被视作国家的“第二宪法”而倍受重视,它具有了超越其他敕令或法令的地位,在教育问题上既具有最高权威性,又具有不可修改性。——据马鸿、曹凤娇《从西洋化到日本化:日本教育近代化的探索》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5分)(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中、日两国近代教育改革各自的历史影响。(10分)[答案](1)相同:受西方影响;由国家主导(国家建立教育机构);以颁布法律的形式促进改革;建立起完整的教育系统;在课程设置上都受本国文化影响。(9分,任答三点即可)不同:中国教育改革既模仿西方,又结合本国文化;日本教育改革走了一条从西洋化到日本化的道路,日本教育存在着军国主义内容。(6分)(2)影响:中国,培养了近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壮大了知识分子群体;传播了西方文化;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教育系统;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爆发。(6分)日本,推动了日本近代化,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军国主义给亚洲和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4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他(杜亚泉)认为,近代以来,由于达尔文、斯宾塞进化论等所谓西方唯物主义学说的输入,引起了中国社会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急剧变化,而这个变化总的趋向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他认为,近代国人学习西方的一大缺陷,就是完全模仿西方文明而缺乏以固有的“国性”进行必要的整合。……也即如何从中国“国性”出发,对外来文化进行必要的整合,以建立中国“独立之文明”的问题。——摘编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陈独秀关于中西文化的论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3分)阐述: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激进民主主义者为批判尊孔复古,提出了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照搬西方文明的主张;(3分)杜亚泉针对此文化倾向,提出了西方文明对中国文化的消极影响和学习西方文化的不足,提出要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对外来文化进行一定融合;(3分)杜亚泉的观点尽管不利于彻底地摧毁封建传统文化,但体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珍视,也有利于促进中国文明的新发展。(3分)示例二:论题:杜亚泉的中西文化整合观更适合当时中国的需要。(3分)阐述:任何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中西方文明都有各自的优点,因而西方近代文明也不可能照搬于中国而替代中国文化;(3分)杜亚泉正是针对新文化运动者极力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照搬西方文明的现象,提出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观;(3分)此观点将中国文化的优点与西方文明的长处相结合,不仅能弥补中西文化的不足,也能促进中国文化的新发展,因而更适合中国的发展需要。(3分)(注: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观点,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