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2.图为1956年的一副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杜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3.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4.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5.下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6.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7.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B.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C.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8.读下表,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下表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棉纱361.8万件500万件138棉布11163.416372.1万匹147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重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9.“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10.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家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11.下图是1978年12月、1997年8月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年77.622.41997年25.538.117.918.5表中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中共“十五大”精神的推动D.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12.在“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11.3%的高速度增长,但物价指数的年均上涨幅度却只有1.1%,这主要是因为A.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B.民生商品供应充足C.苏联等国的大力援助D.调整经济任务完成13.下表1953~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A.国民经济比例问题由凸显到缓解B.工业化建设减轻了农民负担C.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发展D.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松动14.20世纪90年代以来,超越地域的专业性、综合性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开始在我国农村涌现出来,有流通领域的国营公司、代销社和新组建的各种专业公司与农户的联合,有国家设在农村的技术推广单位、农垦企业与农户的联合等等。这种现象的出现A.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不足B.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农村的扩展C.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D.加快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15.有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结构变化时提出了“伞式社会”和“蜂窝式社会”。“伞式社会”即政府与企业之间构成了“父爱式庇护”、“亲戚式庇护”和“朋友式庇护”的“伞式”关系。“蜂窝式社会”即每个平民百姓都像辛勤的蜜蜂那样,通过个人或家庭的努力,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络,构筑属于自己的蜂窝。导致由“伞式社会”到“蜂窝式社会”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加强B.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C.政府监管职能的削弱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16.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这一决策A.旨在扩大对外出口贸易范围B.扩大了对外引进技术的力度C.有利于带动工农业经济发展D.保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17.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召开时间会议类型主要议题和会议成果1961.3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人民公社体制问题;公社规模必须划小19618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重点是工业问题,其次是粮食问题;会议通过《工业七十条》,加强企业的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1961.10中央局第一书记会议专门讨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问题A.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B.人民公社化造成了严重后果C.中央着手调整经济管理体制D.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18.下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对于资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美直接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几乎没有贸易往来B.中美建交促成了1975年中美贸易额有了大幅度的攀升C.中国产品在美国的畅销造成了1980年中美的贸易逆差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快速增长19.下表《1949—1952年上海私营工业生产经营方式比例变化表》(据《中国经济体制两次转型的历史比较》文的相关数据编制》。表格体现的这种状况1949年1952年加工订货10%58.8%自产自销90%41.2%A.表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初步改善B.说明私营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C.证明国家的工业化建设成效显著D.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奠定基础20.1960年和1979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尽管相距近20年,但调整的重心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这两次“调整”都A.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B.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C.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D.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21.下为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数据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最长期停滞B.“大跃进”运动改善了原有经济结构C.国企改革使工业生产迎来了生机D.“一五”期间工业产量增速超过农业22.阅读以下资料,促成该局面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中国()A.进行了体制创新B.开展了和平外交C.具有广阔的市场D.劳动力资源丰富23.1979年创办的《计划经济研究》学术期刊,先被更名为《经济改革与发展》,后又再次被更名为《宏观经济研究》。这反映了我国A.传统社会主义的研究价值下降B.开始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C.推广了凯恩斯主义的成功经验D.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逐渐明确24.中国现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此政策的目的是A.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B.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参考答案1.【解析】史料中真实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如原创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等。展览的文字介绍属于对文献的再加工,不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两部经济著作对“每人每月定量”描述不一,故B项错误;馆藏的原始文件属于第一手史料,相对而言比较可信,故C项正确;现有史料只要确定是真实的,就能证明北京市曾经发放过“高脑油”,故D项错误。【答案】C2.【解析】漫画中一位老奶奶用尺量布做衣服,小孙女在一旁翻看书本陪着老奶奶;两位女勘探队员肩上扛着工作用的长尺和三脚架等工具向这边走来。此画以小孙女的口气,用了这样的副标题:“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奶奶的尺”与“阿姨的尺”这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讴歌了新中国女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故选B;工业化是用机器生产的形式,而材料中奶奶的用尺子做新衣属于手工劳动,故A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题干中的“1956年”不符,故排除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城市还是乡村,更没有城乡之间的对比,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答案】B3.【解析】由材料信息“1953年”“资源勘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此时正是“一五计划”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已经开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故B项错误;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C项错误。【答案】D4.【解析】“三大改造”进行于1953年至1956年,A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于1953—1957年,B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单一的经济体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这大大促进了市场的活力,C正确。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D错误。【答案】C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漫画主题是浮夸风、共产风、高指标、瞎指挥,只有A和漫画主题吻合,所以选A。B、C、D均不能反映漫画主题浮夸风、共产风、高指标、瞎指挥。【答案】A6.【解析】图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工业指标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以发展速度较快。所以本题答案为A。【答案】A7.【解析】“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表明90年代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反映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排除A;材料只是表明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并没有到“外向型经济”的程度,B错误;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时间不符合题意,错误。【答案】C8.【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相比较1952年,1957年时,我国棉布、粮食、盐等相关民生的产品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说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兼顾了民生,B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农业合作化的完成标志农业领域的社会主文改造已完成,D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9.【解析】近代我国沿海工业发展较好,工业基础好,“一五”计划“优先保证工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有利于发展内地工业,对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故A正确;B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排除D。【答案】A10.【解析】根据材料“归生产队所有”“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可知该文件是在维护生产队的利益,确保生产队生产秩序的正常进行,有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意图,故答案为C项。根据材料中“公社”一词,可知文件所反映的历史年代在人民公社建立后,排除A项;从材料中反映的有些生产大队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表明还没有实行家庭联成承包责任制,排除B项;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发生在三大改造期间,排除D项。【答案】C11.【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