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远古时代:中国已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2.先秦时期(1)商代商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2)西周时期,随着商业的进步,货币需求量增加,当时流通的有______和铜贝。(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__________。3.汉代:商运活跃,史书中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记载。4.唐代:商旅往来频繁。商运发达,客舍、______、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5.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________、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和北非地区;________________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北宋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6.明清时期(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_____。它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2)形成了一些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______和徽商的势力最大。二、古代“市”的发展和商业都会的崛起1.“市”的发展(1)秦代:管理“____”的法律对商品价格和交易方式都有明确规定。(2)汉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3)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______”,政府对此也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①乡村集市“______”的作用十分明显,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②“______”的繁盛,反映了商业的发展。(5)宋代①“市”突破了原先______和______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____________设施。(6)明清时期:都市中的______区已经相当繁华。2.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表现出商业集中的趋势。(2)汉代:汉代都市因商业的集中,出现繁荣景象;出现了洛阳、邯郸、________、宛、成都等五都,以繁荣的“市”为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3)唐朝:长安、洛阳都有规模宏大的常设________;在江南地区,扬州、杭州、湖州已成为发达的商业都会。(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都城汴京除有夜市、晓市外,还有定时一聚的______集市。(5)清朝:乾隆时的______财富“甲于天下”;清代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知识点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1.《史记》记载:春秋末年“陶(山东定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该材料反映出()A.中原市场繁荣B.驰道、驿站通畅C.市场交易通宵达旦D.工商业市镇兴起2.右图“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关于俞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白瓷C.航船所经之路可以随时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知识点二“市”的发展3.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B.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C.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4.《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5.西汉、唐朝和北宋都城中“市”的布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B.统治者重视都城建设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专制统治的衰落6.东汉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工官”严密管理的夜市B.物流便利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政府监管的正规市场知识点三商业都会的崛起7.唐朝后期,都城长安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这一记载说明()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空限制B.长安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C.繁荣的商业中心开始出现D.崇仁坊属于常设的商业区8.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其主要依据之一是()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B.商业市镇大量兴起C.地域性商帮的形成D.雇佣劳动关系产生9.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0.右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怀胥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宋神宗时……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说明宋代“市”的新变化,并据材料三概括“草市”的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市”与“草市”的主要区别。12.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唐李白《估客乐》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材料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唐张籍《野老歌》材料三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宋陆游《杂赋》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宋王安石《商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3)根据材料三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什么经济政策?为什么?【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2.(2)骨贝(3)商业中心4.邸店5.东亚海外贸易税交子6.(1)会馆(2)晋商二、1.(1)市(3)草市(4)①草市②夜市(5)①空间时间②饮食服务(6)商业2.(2)临淄(3)商业区(4)庙会(5)苏州对点训练1.A[从材料中的“天下之中”“货物所交易也”可以看出。]2.D3.B[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题关键是全面掌握“市”的形成与发展。“草市”是指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4.C[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早市”普遍出现的时间。]5.C[古代的“市”是设置在城市里的专门商业区,所反映的是城市商业的发展。]6.D7.A[“崇仁坊”成为商业区,说明突破空间限制;“昼夜喧哗”说明突破时间限制。]8.A[纸币的出现是宋代商业上的最突出的成就。B、C、D三项历史现象均出现于明清时期。]9.B10.D综合运用11.(1)特点:实行集中贸易;政府直接监管;时空限制严格。(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2)新变化: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作用:方便了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3)区别:“市”主要设立在都城,“草市”出现在交通便利的地点;“市”是政府设置的贸易场所,“草市”是自发兴起的民间集市。(如答其他符合题意,同样正确)12.(1)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不受时限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2)赋税负担沉重,贫富分化加剧;农民陷入困境,纷纷逃入山区,垦山为田;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靡。(3)信息: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政策:重农抑商。原因:巩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你读过的古代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了商人的生活?解答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自我测评简要说明古代“草市”出现的意义及其形式特征。解答(1)意义:“草市”这种民间贸易形式是对官办贸易的有益补充;这种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后来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2)特征:远离城镇;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也受到政府商业机构的管理。材料阅读与思考《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样的规定说明了什么?解答(1)说明唐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商人获利丰厚经济实力增强;政府行政官员企图依仗其手中的权力从商人那里获得利益。(2)说明在唐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