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课标要求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一、“神农”的传说1.功绩(1)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2)“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神农氏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2.意义(1)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2)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农耕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我国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名师点拨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演变(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2)春秋战国:技术和工具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3)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东汉时出现了比较轻便的。(4)唐朝时期: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牛耕铁制一牛挽犁曲辕犁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2.评价(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3)在使用的动力上,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4)在农具种类上,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归纳总结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材料深化探究汉代耕作唐代曲辕犁(1)材料中左图是什么时期的何种工具?该工具的改进有何作用?答案汉代的“二牛抬杠”犁。作用:它添加了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使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2)材料中的两种耕犁相比,后者有何优点?答案减轻了自身重量,使入土的深浅、起土的宽窄随心所欲;耕作平稳;节省劳力,提高耕作速度。(3)材料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反映了春秋时期开始的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影响: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三、贫者无立锥之地1.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3)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2.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矛盾及影响(1)矛盾: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2)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疯狂的土地兼并,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井田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受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土地实际上归周王一人所有,也是私有制,只是不能被大多数人自己支配,必须由周天子分封才能得到。易混易错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对土地兼并问题的认识。(1)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在封建社会,土地被视为各种形态财富的最终归宿,地主阶级力图扩大土地占有面积。(2)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不可能从根本上去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的制度,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历史认识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深化探究(1)古代中国普遍出现土地兼并问题,其原因是什么?答案出现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2)土地兼并会导致哪些社会问题?答案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3)一些开明的政治家和农民领袖试图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何不能成功?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答案①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如北魏至唐前期实行的均田制。不能成功的原因:封建王朝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封建王朝是无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故改革不能成功。②农民阶级:发动农民起义,要求平均地权。不能成功的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四、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沉重的赋税:古代赋税有田亩税、户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及其杂税。农民缴纳的成为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繁重的徭役:是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徭役赋税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②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③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大多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封建剥削的沉重,使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重点精讲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探究点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深化探究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1)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这种经济形态有何突出特点?答案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3)如何看待这种经济形态的利与弊?答案利:①较稳定,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②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弊:①比较脆弱,具有封闭性、脆弱性,难以应付天灾、战乱及苛捐杂税。②自给自足,较少进行商品交流,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大禹治水,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的水利建设。2.战国时期的、郑国渠;汉代的“”和黄河治理。3.隋唐五代时期的立井水车、高转筒车,宋代的水转翻车,明清时期的,都反映了灌溉工具的进步。灌溉为主都江堰井渠风力水车学习探究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水利是古代、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建,而古代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认识反馈训练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12354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B.曲柄锄耕C.“刀耕火种”D.铁铧犁耕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原始农业阶段的耕作方式,解答的关键是明确题干材料中“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的含义。C反馈训练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2.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幅图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12354反馈训练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解析由石器、骨器生产工具到铁犁牛耕,说明了生产工具取得了巨大进步,从而说明耕作方式的变化。答案B12354反馈训练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3.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历史的变化,其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生产关系的变革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12354反馈训练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解析从“田里不鬻”到“民得买卖”体现了土地所有制方面的变化,而土地所有制是生产关系变革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答案B12354反馈训练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4.右面两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12354反馈训练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解析从题干来看,既希望“五谷丰登”,又祈盼“六畜兴旺”,体现了“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这一特点。答案B12354反馈训练区学习探究区反馈训练区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汉代B.曹魏C.唐朝D.北宋解析从材料判断此灌溉工具的动力是水力。而隋唐五代时期,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1235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