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强化训练卷一含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强化训练卷(一)1.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举行了一套隆重的册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这表明西周实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左传》(文公十三年)管仲对日:“……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山西出土的晋侯苏编钟上有一段铭文记载:“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凤夷。”以上这两段史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包括①朝觐述职②镇守疆土③缴纳贡赋④出征作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有学者认为,分封制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A.分封制有分裂割据的隐患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分封制具有开疆拓土作用D.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4.春秋时期,周(夭子)郑(庄工)交质(交换人质,以示互信)。“(周)王子狐为质龄郑,郑公子忽为质放周。”这说明当时A.出现了诸侯争霸现象B.分封制被取消C.传统政治秩序的动摇D.宗法制不再实行5.西周武王时期将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这样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这样的层层分封对西周初年的影响主要是①加强了西周王室的统治②使西周的疆域得到扩大③造成了对抗王室的诸侯割据势力④姬姓王族控制了中央以至各个诸侯国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6.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A.王位世袭B.宗法瓦解C.诸侯分封D.中央集权7.《春秋·公羊传》中主张“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主张“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两者共同论述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度8.“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下列制度与此密切相关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三公九卿制9.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10.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族血缘关系B.中央集权意识C.家国同构观念D.安土重迁理念11.甲骨文中的绝大部分是占卜的记录,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吉凶。这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突出特点是A.神权高于王权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王权源于神权D.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12.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三代A.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D.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13.《吕氏春秋•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C.消除诸子矛盾D.只为了维护嫡长子利益14.《史记·周本纪》中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史料表明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拱卫王室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15.据记载,秦始皇在“议帝号”之前,便有“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的言论:丞相王绾等劝始皇琅琊刻石时也说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这说明当时A.皇帝权威源于祖先崇拜B.皇帝制度源于宗庙祭祀的需要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宗法观念对皇权政治仍有影响16.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中央政府设“三公”“九卿”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地方实行郡县制D.皇权至上17.“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B.集体统治到个体统治的转变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18.三公九卿是秦王朝的中枢权利机构,其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1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宗法制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郡县制20.刘泽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专家)在某著作的序言中写道:“在这种政权结构中,各级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就是这部大机器上的无数小螺丝钉;而最高的君主,便是这部巨大机器的总操纵者。……官僚们永远只能是君主的工具,官僚机构只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对上述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一政权机构”是指古代中国的官僚机构B.“这部大机器”是指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著作研究的突破口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D.著作有可能从官僚政治的工具性彻底否定官僚政治的历史作用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故答案为B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开始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而贡包茅不入”、“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凤夷。”等信息可知,诸侯王要对周王尽的义务包括缴纳贡赋和出征作战,因此③④项符合题意,D选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朝觐述职和镇守疆土的内容,①②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3.A【解析】【详解】通过题干“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各级领主拥有绝对权力,存在着分裂割据的隐患。故答案为A项。B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宗法制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题干内容叙述的不是分封制的开疆拓土作用,排除;D项,周天子是天下各族的大宗属于宗法制的内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4.C【解析】【详解】题干中“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龄郑,郑公子忽为质放周”说的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宗法制下,郑国是周朝的分封国,臣服于周朝。郑国敢与周朝交换人质,反映他们之间原有的等级秩序被破坏。故答案为C项。A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春秋争霸,排除;B项,分封制被取消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题干没有体现宗法制的相关信息,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5.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对西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促进文化认同有重要意义。故①②正确。在分封制实行的初期诸侯国还没有开始对抗王室,排除③,分封制中的诸侯不全是姬姓的,也有异姓诸侯,故④说法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BCD排除。6.C【解析】【详解】”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些现象都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与材料主旨没有关系。7.C【解析】【详解】“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涉及到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指的宗法制利用父系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从而避免争端,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王位继承的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分封制是以血缘宗法关系进行分封的,材料强调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B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礼乐制度的内容,而是强调按宗法制来分配政治权力,故D项不符合题意。8.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清明节祭拜祖先的信息,它源自西周的宗法制,故选A;分封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世袭制度按血缘关系承袭官位爵位等的制度,三公九卿制是秦代的中央官制,故BCD均不符合题意。9.D【解析】【详解】材料着重强调“战国时期”“曾国国君乙”“其他诸侯墓”中发现“编钟”或“九鼎八簋”等“象征天子权威”之物。根据所学可知,以象征天子权威之物陪葬诸侯是不符合周代礼乐制度的,表明战国时期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秩序被破坏。故答案为D项。AB项,陪葬品丰富、刺激了精神生活需求的表述不是材料的主旨意思,材料强调的是诸侯墓中发现了象征天子权威之物的陪葬品,排除;C项,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的表述明显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10.C【解析】【详解】由农民心中“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父母官”、“君父”等说法,可知这里讲的是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观念,C项正确;材料中家与国是联系在一起,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分析中央对地方管理,B项错误;安土重迁强调的是乡土意识,D项不符合题意。11.D【解析】【详解】商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是因为商王用占卜作为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体现出王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点,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神权高于王权,也无法体现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排除A、B;通过材料不能得出王权源于神权,排除C。12.D【解析】【详解】“宗庙为先”说明祖先在众多位置中占据主导,故D项正确;农业成为共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信息,故B项错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