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强化训练卷(八)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2.据《荀子·儒效》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由此可见周朝A.神权与王权相互结合B.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D.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3.祭祀祖先,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这一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下列不属于这一制度特点的选项是A.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B.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嫡长子继承制D.“国”与“家”结合4.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评论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时说,“封建制度不废,兵争终无由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封国实力对比的变化B.异姓封国权力的扩张C.先代贵族不断的叛乱D.同姓封国关系的疏远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而西周又有同姓不婚的讲究。据此判断,下列诸侯国的宗室之间可以通婚的是A.晋与燕B.燕与卫C.卫与鲁D.鲁与齐6.周公平定了武庚、管叔、蔡叔的叛乱之后,将殷都旧地封给康叔(文王之九子)以建卫国,周公告诫康叔要实行文王当年制定的“明德慎罚”的方针,加强周法的统治。这说明A.中央集权制度在西周初期已初步确立B.周朝统治在宗法原则下得到巩固C.儒家“德治”思想促进了分封制推行D.周文化随周制的推行而不断扩大7.“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8.秦始皇宣布:“八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这体现出的制度特征是A.皇位世袭B.君权神授C.皇权至上D.皇帝独尊9.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A.西周卿大夫B.秦朝御史大夫C.西汉刺史D.明朝内阁10.“各部门之间既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下面体现这一特点的制度是A.郡县制B.科举制C.三公九卿制D.行省制11.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实际上A.主张中央集权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分封制D.反对郡县制12.“一般来说,外部的压力大多不至于引起政权的变革,而内部的紊乱,則会影响到政权的稳定续存。尤其是当血缘关系不再能约束政治利益的分歧时,国内的政治环境就会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以下哪一选项能说明此观点A.七国之乱B.推恩令C.安史之乱D.黄袍加身13.北宋立国之初鉴于原藩镇或割据政权内的官员不能一一削职为民,故设通判“使之督察方镇”。可见,北宋设置通判旨在A.取代地方长官知州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增强地方军事实力14.从灭南宋之后,湖广、江西、江淮、陕西数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壤,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路交通线上,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实现了地方高度自治B.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C.战略地位相当重要D.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15.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A.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16.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重文轻武的思想B.事权的分割C.科举制的完善D.理学的兴起17.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8.下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南宋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19.“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事皆朝廷总之。”材料中的“我朝”指的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0.“今各部之节,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此事否。夫威权日盛,则谤议日积,谤议日积,则祸患日深。”材料说明当时A.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B.六部权力已被内阁剥夺C.内阁权势日盛带来祸患D.相权日盛严重威胁君权21.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22.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朱子语类》(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个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4)综合上述信息,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DBBADDCCB题号101112131415161718CDABDCBCB题号192021CCA二.材料题22.(1)分封制,郡县制。分封制的实行扩大了周人的统治范围;郡县制加强了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制度:郡国并行制。措施: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3)措施:全国精兵编入禁军,由中央控制;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地方设转运使,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影响: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