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曲靖市民族中学陈二德【课程要求】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认识其历史功绩和弊端。【重点】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难点】怎样评价斯大林模式教学要点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背景2.实施过程3.特点及评价二、农业全盘集体化背景目的过程特点及评价三、斯大林模式1.定义2.形成标志3.主要表现4.特点及评价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这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背景?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海报《完成五年计划》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1)国内:经济水平落后(2)国际:资本主义包围形势紧张。1.背景:2.过程3.特点1925年联共十四大提出1928年起两个五年计划名称时间主要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1928--1932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1933---1937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苏联实施工业化过程如何评价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积极作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结构改变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局限性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虽然暂有利于工业发展,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和错误。它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惩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背景2.目的:为了配合工业化3.过程:方针提出和实现4.评价:5.特点:(1)全盘集体化(2)强制性(3)追求高速度高积累。材料1:”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象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专区地加入。——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1929年11月)材料3: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材料2: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教科书“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笑容的背后会是什么呢?集体农庄幸福的快乐的少女1、强制性加入,违背自愿原则2、牺牲农业发展工业3、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最终影响农业长久发展《片面发展的经济》这幅图反映了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习思考经济发展不协调。苏联为实现工业化,着重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提示1.概念: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高度集中的体制)三、斯大林模式2.形成的标志3.主要表现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指令性的计划、排斥市场调节高度集权、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4.特点: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文化上高度划一。1936年,苏联通过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对斯大林模式你是如何认识的,有哪些历史功绩及弊端?思考思考思考思考学习方法:怎样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评价标准:①生产力标准②客观实践或条件。•方法:一分为二,全面的、历史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态度:科学、公正,实事求是。解题提示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经济上,指令性计划管理过死,不能长期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政治上,权力过度集中,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文化上,思想文化单一、个人崇拜,损害了文化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功绩弊端斯大林模式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在战争期间和战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课堂小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工业化之路农业全盘集体化表现评价斯大林模式联共(布)十四大的召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联共(布)十五大的召开农业集体化的开展、结果和失误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经济: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行政管理;政治:高度集权、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思想文化:个人崇拜、行政干预。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弊端。它不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