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卷(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针对下表情况,建国初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中国(1950年人均产量)美国(1950年人均产量)印度(1950年人均产量)钢产量2.37kg538.3kg4kg发电量2.76kwh2949kwh10.9kwhA.实行农业合作化B.实行土地改革C.优先发展重工业D.掀起“大跃进”运动答案C解析图表反映出我国的人均钢产量、发电量与美国、印度相差甚远,反映了我国重工业薄弱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五”计划制订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2.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B.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村的基层行政组织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1957年”、“同工同酬的满意工分”可知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3.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程。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答案D解析三幅图都是大炼钢铁的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应是发生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故答案为D项。4.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答案D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在于忽视了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5.右图中《大豆过江》诗云:“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这种现象有可能发生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新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或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图片中大豆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图中的诗,反映出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夸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不切实际的浮夸风。6.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D.经济建设的速度忽视了客观规律答案A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人民公社体制,高度集中管理,吃大锅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7.出现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A.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B.合理调整工商业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D.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设问的关键词“政策因素”,根据时间“1961年”,结合示意图中工业国民收入比重下降,即可以推知是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和控制。8.英国《卫报》登载的专栏作家马丁·雅克的文章指出:“那一年(1978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段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97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B.1978年,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1978年,中国作出的决策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D.1978年,中国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C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但改革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并不是改变社会性质,排除D项。9.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直接排除B、D两项。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所有权没有变化。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故选A项。10.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对联说明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丰衣足食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C.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答案D解析联系时间和对联的内容,可以较容易地判断是由于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下图不能说明()A.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比重明显下降B.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成分占有较大比重C.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D.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完成,没有必要深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图中1978年只有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到2002年城市个体及其他企业比重超过一半,可知A、B、C三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12.下图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下列选项中能够与此关联的是()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②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③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正确,都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重要的经济措施。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上不符。故选B项。13.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为实施“沿江”战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是()A.开放港口城市B.开辟经济开放区C.浦东的开发开放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根据时间可以判断,开放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开辟经济开放区、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在1985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14.“中国政府经常运用一种‘试点’的方法,即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的地方经验会被吸收到中央的政策中,继而在全国推广。”这种方法体现在()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解。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之后在全国普遍实行;对外开放先是以经济特区进行试点,然后形成点、线、面一体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C项。15.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地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其“弓”、“箭”、“弦”是指()①14个沿海开放城市如“弓”②长江中下游如“箭”③京九铁路如“弦”④小浪底工程如“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地理知识。回忆改革开放的有关知识可知14个沿海开放城市像一张“弓”;1990年浦东的开放是龙头,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恰似一支“箭”;京九铁路的通车成为一根“弦”,更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第16题17分,第17题20分,第18题18分,共55分)16.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清史稿》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材料二年代商办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商企业设厂数(家)资本(千元)设厂数(家)资本(千元)设厂数(家)资本(千元)11872~534697191619610328000894年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省份工厂数(家)职工数(万)人口总数约(万)动力使用(机器动力)不用动力合计山东1218159362.47743792江苏1491139128814.26782588安徽-3863862.4681622湖北175155323.6793414云南----932贵州-17170.0606966——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三第一辆出厂的1954年毛泽东给爱姆发解放牌汽车动机试制成功的贺电(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6分)答案(1)新现象:当时手工工场规模较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因素: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地主富商把资金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扩大再生产。(2)特征:中国民族资本与外资相比,处于弱势;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沿海沿江地区发展较快;近代工人占总人口比例小。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如深,民族资本处于弱势地位;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开放较早,受西方影响较大,发展较快;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近代工人比重小。(3)条件:新中国的建立;“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苏联的援助。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保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及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发展为主题,考查学生提炼材料信息及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围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从各个方面分析阻碍其发展的因素;第(2)题,要结合图表信息,从中外资本的不同、工人人数及地域发展等方面归纳其发展特征;第(3)题,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条件,认识主要分析民族独立与民族工业发展的关系。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材料二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改变中国》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