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40年(1949~1989年)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落,可表述为如下公式:“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建国后第一次经济“突进”的特点不包括()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解析:选A材料提及“突进期”为建国初期,一般指的是1949~1956年。1958年,发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2.下图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领息凭证,从中可知当时()A.国有企业改革提上日程B.社会主义改造正在进行C.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迅猛D.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解析:选B图片中的文字信息“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从中推断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片中的时间“1956年”也可印证上述信息,故B项正确。3.从图1、图2到图3,反映了建国以来()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解析:选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改变了人民的经营方式,故D项正确。4.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D.深化经济改革解析:选B材料“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等信息反映了当时我国物质十分缺乏,中央力图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联系到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故B项正确。5.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和政府就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进行了多次探索,其中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两次较为突出的代表,对这两次探索理解正确的是()A.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B.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C.后者对前者彻底否定D.都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选D“1953年的农业合作化道路”“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属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D项正确。A项错误,二者均属于集体土地所有制;B项“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明显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而不是彻底否定。6.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C1958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7.实行对外开放是当今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设立()A.沿海开放城市B.经济特区C.沿海经济开放区D.特别行政区解析:选B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故选B项。8.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解析:选D1978年底邓小平作的重要讲话,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两次讲话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故选D。9.有学者认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解析:选C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南方谈话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排除B项;南方谈话确立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系,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C项正确;南方谈话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不是总结成就,排除D项。10.2002年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A.改变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B.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C.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产物D.为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贡献解析:选D中共十五大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并为全国经济持续增长作出了贡献,因此A、B两项错,D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已经出现并得到发展,所以C项错误。11.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加速向纵深发展。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开放芜湖、九江、黄石、武汉、岳阳、重庆6个沿江城市和三峡库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同时,开放哈尔滨、长春等4个边境和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开放珲春等13个沿边城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符合中国逐步推进的渐进式开放战略B.浦东开发直接带动内地经济飞跃C.这些地区享有较大的政治管理权限D.标志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成解析:选A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省会城市、沿边城市的开放,材料的主旨正是体现了中国的渐进式开放战略,而B、C、D三项均不能从整体上、全面上去揭示出材料主旨,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A项。12.199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是()A.拉开设立经济开放区的序幕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策C.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的标志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标志解析:选B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40分)1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时间(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1978年和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类别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9.1%17.9%18.5%(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10分)(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8分)(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解析:第(1)问,先根据图表找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再根据所学知识,依据那段时间的农业政策进行归纳回答即可。第(2)问,回答此问时要注意从图表中先解读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是私有制经济逐渐消失,公有制逐渐占主体,结合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分析原因。第(3)问,工业类型从出现时间及所占比重进行分析得出;经济成分的变化指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即可。答案:(1)时间:1963~196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原因: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时间: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度提高。原因:国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外资或中外合资。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私有经济)原因: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第一次公开提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问题。他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百年中国》(1)材料一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的政策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后出现的?(13分)(2)依据材料二并联系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你认为海南办经济特区的优势有哪些?(13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的。第(2)问,根据材料二“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南办经济特区的优势。答案:(1)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2)优势:资源:如矿产、热带作物等。环境:如空气、土壤、气候等。人文:如政策、侨乡、人文景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