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时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1.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D.使袁隆平享有了很高的国际声誉解析题干列举的是我国水稻亩产量和总产量的增长情况,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答案A2.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能够永远留在摇篮里。”新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符合上述说法的成就起步于()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D.“神舟5号”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反映的是航天技术发展的成就,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其他三个选项与题干要求不符。答案A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D.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科技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理论概括,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中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答案A4.右图是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是他()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B.彻底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飞速增长D.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析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是因为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缓解了人类在粮食问题上的压力,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答案D5.下列有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B.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C.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D.“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都是我国落实这一论断的结果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1988年提出来的,而“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1—400年452862%1738%401—1000年453271%1329%1001—1500年673857%2943%1501—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2)在材料二所显示的三个科技领域中,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成就各一例。(包括时间、事件和影响)(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以“科技的力量”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的提纲。参考答案(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在核技术领域: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在航天技术领域: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农业领域: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3)如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科技的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科技的发展拓展了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认识等。(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江泽民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请回答:(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参考答案(1)战略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速度。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20世纪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2)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因: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烈。(3)新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战略。成绩:“神舟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知识网络建构专题归纳整合专题一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侧重点1.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发展与重工业和国防事业有关的尖端科学技术为侧重点,这是由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1)新中国成立初,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刚刚起步,物质基础薄弱,国家安全缺乏保障。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2)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2.20世纪80年代以后侧重点是科技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以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发展战略。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上综合国力竞争的需要。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专题二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