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是在()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解析:“双百”方针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来的。答案:B2.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A.推进近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B.揭示社会矛盾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C.讴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貌D.以歌颂社会主义题材为主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社会性质的文化的理解以及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从我国文艺创作的题材、内容等方面进行概括,可以看出C项最能表述题意。答案:C3.1978年,中国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春天,其原因主要是()A.“863计划”的实施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C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教育体制改革解析:注意审清1978年、春天等关键词,结合背景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故选C。答案:C4.在时代背景上,“双百”方针与“二为”方向的主要区别是()A.“二为”方向是新中成立初期,“双百”方针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B.“二为”方向是改革开放时期,“双百”方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C.“双百”方针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二为”方向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D.“二为”方向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双百”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解析:两个方针的时代背景截然不同。“双百”方针的提出是三大改造完成后,为进一步活跃文艺事业而提出的;“二为”方向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后,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的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答案:B5.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支柱产业。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或指导方针包括()①“双百”方针②与社会主义制度和先进生产力相适应③文学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或指导方针,以上表述均正确,上述方针推动了文化发展。答案:C6.在贯彻“双百”(“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方针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不包括()A.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C.要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和政治的关系D.适用领域分别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解析: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选择题,可用排除法。A、B、C三项均正确,D项不符合题意,故错误,选D。答案:D7.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①重视全面发展②重视德育③教育要面向世界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全面教育方针涵盖了①②④的内容,故选C。答案:C8.“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山东大学的历史教授,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B.作为一名大学生,整天待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C.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参加7月8日的高考D.大学扩大招生规模,你被山东大学录取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全国一片混乱的形势中,各地大中学校纷纷“停课闹革命”,A项与题意相符。答案:A9.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该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方针,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即()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启动“希望工程”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实施“863计划”解析:“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答案:C10.“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教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摆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下列不属于指导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举措是()A提出“二为”方向B.提出“三个面向”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解析:“二为”方向属于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和教育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其他三项都是关于教育方面的举措。故选A项。答案:A11.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A.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B.“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的时间提示可排除D项。B、C两项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从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抑制,而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可以看出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故本题选A项。答案:A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题干材料主旨是促进教育公平,“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方向的指导方针。符合教育公平这一思想的有①②④,故选B。答案:B13.如图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在田间工作的状况,这是当时广大学生“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个缩影。这种教育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民族文化素质得以提高B.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得以缩小C.封建文化糟粕得以清除D.国家出现“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解析:由图片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教育现象,这使国家出现了“文化断层”的不利局面,故选D。答案:D14.下图为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西游记孙悟空的腾云驾雾图,都表达了古代人们探索宇宙苍穹的愿望。我国实现飞天梦想,中国人能够实地考察宇宙苍穹的伟大壮举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D.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解析:本题以中国航天科技领域选择图片旨在考查学生对“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发射的掌握。答案:C15.下列科技成果,属于“两弹一星”的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故选②③,B项正确。答案:B16.“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B.“南优2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C.“银河一号”研制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D.“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的,因此科技成就在这一时段的是神六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故选D。答案:D17.下图是袁隆平,他的科技成就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A.第一个培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B.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有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和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A是袁隆平的科技成就;B、D是袁隆平个人的地位而非影响;由于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产量高,有助于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故C正确。答案:C18.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A.新中国建立初期B.三大改造阶段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依据教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出是在1988年,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答案:D19.现代国家间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的研究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解析:中国参与了人类基因组框架序列图的研究。答案:B20.“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而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技”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有()①“神舟五号”②“籼型杂交水稻”③“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④“两弹一星”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科技成果的掌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要求。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18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郭沫若与范文澜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但对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有些学者要中央宣传部决定谁对谁错,但中央认为,这是学术问题,要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实物,由历史学家自己去讨论决定。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迅速增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提出了控制人口的建议,但是,他的见解被错误地当成“新马尔萨斯”人口论,遭到批判。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戏剧被斥为宣扬“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勒令停演,1965年以前拍摄的电影几乎都被认为有问题而停止上映。材料四《牧马人》《老井》等优秀电影上映,影视艺术突飞猛进,传统剧目如《李慧娘》《白蛇传》等重新登上戏剧舞台……请回答:(1)结合“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分析四段材料发生的背景。(8分)(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应该结合教材“双百”方针的发展历程来分析材料发生的背景。第(2)问应结合四则材料所提供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谈谈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意义。答案:(1)材料一:1956年,党中央正式确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引起了文艺界、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材料二: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在贯彻中受到严重干扰,政治批判扩展到学术领域。材料三:“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实行文化专制。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恢复“双百”方针。(2)材料一、四反映出当“双百”方针得以贯彻时,文艺界硕果累累、思想活跃,学术界不断创新。材料二、三反映出当“双百”方针受到破坏时,文艺界“百花凋零”,社会科学研究等也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能够使中国文艺生机勃勃,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能够促进学术、科技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将中国的学术事业推上新的高度。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材料二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材料三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材料四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请回答:(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做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8分)(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4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4分)(4)材料三、四表达的观点有何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