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预习导学梳理·知识·点拨2课堂讲义理解·深化·探究3当堂检测巩固·应用·反馈4教材问题解答答疑·释惑·应用一、新中国成立1.条件(1)军事基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理论基础:七届二中全会确立了全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基本政策与总任务。(3)组织基础:1949年政协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预习导学梳理·知识·点拨共同纲领2.成立: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意义(1)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的国家。(2)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开国大典独立主权人民民主误区警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社会主义宪法(1)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内容,确立了新中国向_______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3)意义①1954年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原则和______原则。②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人民民主社会主义2.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确立:政治协商会议初步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正式确立:年政协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指出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将继续存在和发展。(3)新阶段:1956年,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____”的方针。195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误区警示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背景(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局面。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2.建立(1)《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____。(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______。(3)到1958年,、、和先后建立了民族自治区,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治制度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19653.意义(1)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的愿望。(2)保证了和。(3)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家做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经济知识点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执政党与参政党相互监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民族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课堂讲义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项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背景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制定主体不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内容不同制定了新中国各项制度的总原则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性质不同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历史作用不同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探问题材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答案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教方法图示人民政协职能的转变主题二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民主集中制原则。(2)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统一管理国家事务。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参政党。(2)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3)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2)核心内容是自治权。(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探问题材料一1949年毛泽东会见参加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代表时的情景(1)这幅图片反映了新政协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新政协得到了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说明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鲜明的民主性。材料二1953年北京选民在踊跃投票,选出自己满意的人民代表。(2)从下图中可以看出,1953年12月进行的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有何重要意义?答案充分发扬了民主,体现出我国是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国家;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教方法图示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当堂检测巩固·应用·反馈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解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表明的是人民当家做主。故选C项。123456C2.“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时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123456B解析《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23456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反映的宪法制定过程来看,宪法充分征求了人民的意见,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因此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答案C123456123456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解析关键信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根据三大政治制度的涵义分析,B项符合题意,A、C两项是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但不符合题意。D项也不符合题意。答案B1234561234565.以下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的三幅图片,如果给这三幅图片确定一个最佳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123456123456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C.民主政治的光辉历程D.人民代表,百姓的代言人123456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全面。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23456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何星亮认为,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从各民族的人口构成来看,汉族一直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123456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命运。……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新闻稿123456(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中第(1)(2)问均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紧扣材料,逐条列出。题目难度并不大,但要从材料出发。答案时间: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立的。主要内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123456(2)材料二中,何星亮认为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因素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答案因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集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分布特点和各民族的人口构成有利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需要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各民族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123456(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目的和作用各是什么?解析联系所学直接解答即可。答案目的: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用:维护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维护和发展了民族大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123456教材问题解答答疑·释惑·应用学习思考1.(教材P65)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国家政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提示与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各种政权相比,新中国与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政权。2.(教材P6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行对中国政治建设具有什么意义?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第一部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宪法。它是国家的总章程和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和组织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它的颁行,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3.(教材P67)中国各少数民族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点?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少数民族总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6%。除西藏、新疆等个别地区外,大多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比汉族都要少。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少,但分布区域很广,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自我测评(教材P69)1.试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国家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它的成立为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中国开始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开始了一个新纪元。2.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形成过程。提示1949年9月,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