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30年代,阿诺德.汤因比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B.经济大危机C.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2、关于“新政”,沃尔特•李普曼说:“2月末,我们是一些乌合的受惊暴民与宗派团伙。在3月至6月这100天中,我们又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民族,相信我们保证自己安全和控制自己命运的力量了。”这表明新政()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B.维护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C.稳定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D.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3、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4、哈佛商学院教授卡特原本两袖清风,后来成为西部最大的零售公司总经理,持有该公司100万美元的股票,成为最大的股东之一。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B.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5、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雌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成为多国的国策。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目标,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传统经济取代经济济发展模式B.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C.国家干预政策己占据主导地位D.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6、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B.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C.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模式D.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7、冷战时期,日本作为抵御苏联影响的桥头堡,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使日本重工业复苏。这些都开启了日本经济奇迹的大门,由此可见()A.日本经济发展与国际形势密切相关B.日本经济发展缺乏内部驱动力C.日本经济实质上是美国经济的附庸D.日本经济缺乏政府的主导作用8、据史料记载,苏俄(联)有段时间粮食减产、工业落后,实行强制劳动,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渡B.深受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D.列宁逝世,新任领导人调整了经济政策9、1928年,苏联政府从农村收购了1080万吨粮食,1929年收购了1600万吨;1930年,苏联的粮食收购量猛增到2220万吨;1931年,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比1930年下降16.8%,但粮食收购量依然达到创纪录的2280万吨。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农业全盘集体化推动农业发展C.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D.苏维埃政权对农村的管控削弱10、列宁在1921年12月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既然没有一个立刻用产品满足农民的发达工业,只能在工人国家领导和监督下利用商业并逐步发展农业和工业,使其超过现有水平,现实迫使我们非走这条路不可。”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A.探索利用商业向社会主义合理过渡B.完全突破了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束缚C.是苏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政策选择D.推动苏联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1、1964年7月15日,苏联《集体农庄成员优抚金和补助金法》规定:法律规定的优抚金和补助金,用农庄和国家的资金来支付,不得从农庄庄员收入中作任何扣除。这说明赫鲁晓夫在改革的后期()A.把完善社会保障放在第一位B.竭力纠正前期农业改革的弊病C.把农业改革置于改革的核心D.企图恢复、加强农业集体化运动12、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改革相继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旧体制B.当时美国实力过于强大C.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D.改革的侧重点摇摆不定13、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示例:西周分封制背景:(宏观)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商代的松散的方国联盟已不能适应西周建立后的形势发展。主要内容: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封地权力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履行各种义务。影响或评价:(积极)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消极)到了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局面;在秦汉之后的个别时期,分封诸侯也造成了威胁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井田制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请仿照示例,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进行解释。14、阅读下列材料: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材料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2.依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中国是其中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3.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B解析:要注意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与否对“西方的社会制度……不再起作用”没有影响,故A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时间太久远,况且一战也并未引起西方社会制度的大变动。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世界各地的人们对西方社会制度产生怀疑,故B项正确。2.C3.C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最准确的表述为调整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计划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专利,故D项错误。4.A5.D6.A7.A8.A解析:苏俄(联)有段时间粮食减产、工业落后,实行强制劳动,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主要是因为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渡,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9.C解析:材料信息“1930年,苏联的粮食收购量猛增到2220万吨;1931年,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比1930年下降16.8%,但粮食收购量依然达到创纪录的2280万吨”表明,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C项符合题意;此时新经济政策已经结束了,A项错误;B、D两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10.A解析:依据材料“在工人国家领导和监督下利用商业并逐步发展农业和工业,使其超过现有水平”可知,列宁希望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指令性计划的问题,故B项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俄特殊历史条件下的选择,而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出现政治和经济危机情况下做出的进一步调整,故C项错误。斯大林时期,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故D项错误。11.B解析:为农庄成员发放优抚金和补助金,这是为了实行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弥补赫鲁晓夫在改革前期给农业带来的创伤,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本身就是农业改革,这与前期改革的核心是一致的,而非后期才把农业改革置于核心地位,C项错误;D项说法违背史实。故正确答案为B.12.A13.(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鉴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贸易、货币战的教训,希望重建新的经济体系;同时,也希望将战时的合作延伸到战后;美国等44个国家在美国召开会议,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2)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1973年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3)影响或评价: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新的货币体系,对战后国际贸易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体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但是也便于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体现美国的霸权主义。(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的经济体系。(或: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构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4.1.特点: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中心。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西欧国家普遍衰落。2.三幅图片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和欧洲联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中国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3.因素: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