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各地市科学中考试卷探究题集锦及答案(2011丽水)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1.为了探究食品上滋生微生物的某些条件,将新鲜猪肉和水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冷却,取澄清的猪肉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一:将等量的猪肉汁分别加入标有A、B、C的三只锥形瓶中。静置1小时,然后用脱脂棉花塞住瓶口。步骤二:把A锥形瓶放入电冰箱的冷藏室内,冷藏室的温度为6℃。步骤三:把B锥形瓶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步骤四:把C锥形瓶加热煮沸后,放在实验室的桌子上,此时室温是25℃。步骤五:几天后,用放大镜对三只锥形瓶内的猪肉汁进行观察,结果记录在右表内(观察不到微生物,用“-”表示;观察到有微生物,用“+”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物很多用“+++”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步骤三、四,你认为实验中的变量是▲。(填选项字母)A.温度B.水分C.是否有活的微生物(2)通过A、B两只锥形瓶的实验及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写出一条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2011丽水)2.小华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甲乙(第32题图)(第32题图)实验甲: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实验乙: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1)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图。(填“甲”、“乙”)(2)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这个实验中,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填编号)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③用酚酞试液滴入溶液变红色来判断溶液呈碱性(2011丽水)3.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猜想:a.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b.气体产物可能是一氧化碳;c.气体产物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如果猜想a成立,写出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果猜想b成立,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已略去),通过实验探究气体产物的成分。锥形瓶观察结果A+B+++C-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ABCDECuO气体产物→BAAA(第33题图)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E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由此可得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为▲。(4)有同学提出:从简约装置、节约实验药品的角度出发,上图装置可进行改进,去掉A、B、C装置,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同样可以探究出该气体产物的成分。请你写出其实验操作过程(写出操作步骤,不需要写出现象和结论)▲。(第33题图)(2011丽水)4.小金、小丽在进行“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时,电源电压为3伏恒定不变,他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1)小金实验时使用的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较暗,移动滑动变阻器金属滑片,小灯泡亮度不变。如果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如图乙所示,你认为甲乙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将滑动变阻器的▲(第34题图)(用字母表示)两接线柱连入到电路所引起的。②正确连接后,小金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请分析数据并回答:实验序号123456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伏0.51.01.52.02.52.8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安0.080.100.140.180.200.22小灯泡的发光亮度不发光很暗较暗较亮正常发光很亮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瓦;小灯泡实际功率与其发光亮度之间的关系是▲。(2)小丽使用的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0伏。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过程中,小灯泡灯丝突然烧断了,她立即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其示数分别为:▲。三、(2011台州市卷)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30.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物发育所坜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中,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澄清石灰水DECuO气体产物→(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是为▲;(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地颜色分别是▲。31.如图甲是一枚简单的液体燃料火箭结构图,小明所在班级以“火箭中的科学奥秘”为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1)模拟火箭升空的原理:三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活动,其中现象产生的原理与火箭升空相同的有________▲_______;(2)验证火箭顶部圆锥形能减少摩擦:某同学利用不吸水、硬质的纸张,制成等质量、密封的圆锥体和长方体,在同一高度让两者同时自由下落,如图乙所示。①为比较两者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他们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可以采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A.在更高处让两物体自由下落B.用木头替代纸张进行实验C.让两物体在水中自由上浮32.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度吗?(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气体用的时间,记录如下:①试管D中加入水的体积V1=▲毫升;②由上表可得出,CuSO4溶液的量对稀硫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33.小明在欣赏圣诞树上的小彩灯时发现,各小彩灯的连接方式为串联,当其中一只灯丝熔断,其他彩灯却仍能发光,如图甲,这是为什么呢?他仔细观察灯泡的构造如图乙,查阅得知细金属丝表面涂有绝缘物质;取一只完好的彩灯,按图丙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为7.5V,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电压(V)0.312467.5电流(A)0.060.100.120.200彩灯亮度不发红弱光较亮亮很亮灯丝烧断请依据上述信息完成以下问题:(1)第4次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丁,其读数为_______▲____安;(2)从数据中发现,通过彩灯的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能证实灯丝支架与细金属丝之间有绝缘物质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4)请依据彩灯结构及实验现象,推测彩灯串中一只灯丝熔断其他彩灯却仍能发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1宁波卷)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0分)30.做“观察鱼的血液微循环实验时(1)当鱼初接触湿棉花时马上跳动,这一反应属于▲(填“非条件或“条件”)试管ABCDEFCuSO4溶液/毫升00.511.524水/毫升43.53V1V20收集H2所用时间/秒348246190165230360反射;(2)在显微镜下观察尾鳍时,找到了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此血管的名称是▲;(3)实验中由于小鱼时常跳动导致观察困难。小鱼跳动是否与湿棉花的温度有关?为此,小科进行了如下探究:先用20℃水浸泡后的棉花覆盖在一组小鱼上,然后计算小鱼在5min内的平均跳动次数;过一段时间后,再先后用15℃和10℃水浸泡后的棉花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温度20℃15℃10℃平均跳动次数15127本实验的结论是▲。31.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填序号)。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④将剩余固体加人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32.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炭等物质。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组别时间/min铁/g活性炭/g空气湿度/%水/mL上升温度/13010.670010.723010700033000.6700043010.64004.253010.640211.5(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的性质。33.做“测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时,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1)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断开,防止因电路▲(填“短路”或“开路”)而损坏仪器;表示含染液表示含不染液第33题图(2)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在不改变原有连接情况下,请你把图乙电路连接完整;(3)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W。(2011义乌卷)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5空格,每空格2分,共30分)31.右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的主要作用是▲。32.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1)下列四个实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的是哪些?▲A.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B.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C.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D.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2)为验证新鲜猪肝提取液的催化作用,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在试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10毫升,再加入2毫升新鲜猪肝提取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实验缺少对照组,补充了如下实验:甲:在另一试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10毫升,再加入2毫升蒸馏水。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乙:在另一试管中加入7.5%的H2O2溶液10毫升,不再加任何物质。观察产生气泡的速度。则以上哪项可以作为小明所做实验的对照组▲。A.甲B.乙C.甲和乙均可33.为了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1)取两组树龄相同、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植物枝条,分别留下6张和3张叶片。(2)把枝条放入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3)1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两组枝条的等高位置切出相应的切片。【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横切面中出现红色染液部分表明有水分经过)【实验结论】甲乙丙(第33题图)第31题图植物运输水分的速率和叶面积大小的关系是▲。【分析应用】(1)横切面中的红色染液存在于木质部的▲中。(2)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是▲作用越强的原因之一。(3)根据实验结论,在移栽植物时,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应该采取的措施是▲。34.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