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欣赏察右后旗第二中学——胡有八年级美术上册第14课《书法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为什么书法艺术不在别的民族或国家产生而单单在中国产生?一、书法艺术的两个重要基础:其一,书法艺术奠基于方块汉字的造型基础之上。其二,独特的书法艺术有赖于独特的书写工具。二、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是独特的书写工具,直接参与和促成了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汉字是象形字;•中国人写字用毛笔;•跟绘画有联系;•中国有宣纸……•新石器时代:•商:•商周:•春秋战国:•秦:刻画符号甲骨文——最成熟的文字金文(籀文)“书同文”,小篆(官)、隶书对文字做了有益的尝试,紊乱文字书法篆刻秦-小篆、汉隶: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一门艺术——书圣;原因新的高峰——草书、楷书;理论更个性化有意无法、个性化(原因);“四家”篆刻与书法并称姊妹艺;秦:汉:明中叶——一门艺术。文彭汉字书法仓颉造字仓颉造字本身带有传奇色彩,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字始祖。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书法以实用性为主的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秦统一文字前的篆书,叫“大篆”。•战国中期已经出现了隶书,称为“古隶”。•秦统一文字后的篆书,叫“小篆”。1甲骨文1、甲骨文的整体章法随物赋形,因势成章。甲骨文特殊的外形所照旧的特殊章法形成了一种古朴自然的风格,为现在书法艺术样式和艺术设计留下参考价值。2、甲骨文的结字特点形象性决定了甲骨文的的特点:注重和谐堆成,单刀刻写遇圆多方,复刀形态园转。3、甲骨文的笔法特征甲骨文刻写分单刀和复刀。书法的演变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时,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甲骨文因以刀刻于龟甲和兽骨故其线条锋利如刀切割。文字线条细瘦,笔画有棱有角,字型长方,字体大小不一。甲骨文•文之父中国甲骨——王懿荣书法的演变甲骨文2金文金文多是铸造而成的,一般从字的结构和章法入手。《散氏盘铭文》《散氏盘铭文》是西周晚期最重要的金文之一。具有抽象性线条意识,其结构和形式特点对其后书法有很大启发。书法的演变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和青铜器一起,先制成模型,而后铸造而成。线条粗肥、笔画圆转。字体空间匀称,行间错落有致。外型大小不一,自然朴实。金文书法的演变散氏盘铭文铜器的制作大多有纪念价值,因此刻写者也较用心,比较起甲骨文,金文就像是装饰体。3大篆共有十枚,形似鼓。是西周大篆的重要历程之一。字体方整匀称,左右对称,笔法均匀挺拔,圆中见方。在章法上,行列整齐,均衡,整体字距大而行距小,疏朗有致。《石鼓文》4小篆运笔多为中锋,匀称圆劲,用笔平稳,少起伏,其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字势呈长方形。上半部分紧,下方长,字的重心偏上。在章法布局上,排列均匀整齐。李斯《峄山刻石》5、西汉发展时期隶书此刻石共七行,每行五字,行间又竖线隔开。字的形体以趋方扁,西汉早期隶书中长托笔的竖画不明显,横画笔有了明显的蚕头燕尾。撇捺伸展,出现了波挑,东汉隶书的特点初见端倪。字以方为主,多露锋,瘦硬劲健,和浑厚粗实的界格竖线形成明显对比,和谐自然。《莱子侯刻石》5、西汉发展时期隶书章法布局疏密有致,全石共三行。在结体上,以长方形为主,有别于东汉典型的横向开张的字势。用笔上以中锋为主,尚无波挑之势。给人以高古浑然之感。《五凤二年刻石》5、西汉发展时期章草用笔上以中锋为主,加以侧峰,线条厚重饱满;阶梯上由右下方延展,后一行字数后一行字数又转为平正;章法字字不相连。字句、字的大小错落不一,丰富多变。《居延汉简》书法的演变散氏盘鼎文篆书出现最早,又分为大篆和小篆。•隶书首创于秦,到汉代发展起来。书法的演变隶书•产生于秦,由篆书演变而来,目的是为了便于书写,利于使用。•名称由来:秦代将办公文的小官叫「徒隶」,因为当时官狱的文书、抄写工作人员被列为下级人员,叫做隶役,即供人役使的意思。隶书作为一种字体即由此得名。书法的演变篆书李斯/泰山刻石/篆书李斯,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书法的演变篆书清/邓石如书法的演变隶书蚕头雁尾。字形比小篆方扁,笔画方折多于圆转。书法的演变隶书乙瑛碑》汉代隶书。全称为《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刻于永兴元年(公元一五三年)六月,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小结:书法以实用性为主的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秦统一文字前的篆书,叫“大篆”。•战国中期已经出现了隶书,称为“古隶”。•秦统一文字后的篆书,叫“小篆”。书法的演变草书草书始于西汉,可分为三大类:章草:简省隶书笔画而保存其波势。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及即今通称的草书,已完全摆脱章草的隶书笔法。狂草:源于今草,狂放奔纵,如龙蛇竞走字形变化繁多,连绵不断,更甚今草。书法的演变草书汉/史游/急就章/章草字字区别,个字分开,上下多不相连属,但书写时比隶书简捷。万字皆同,即一字有一定的草法,始终不加变化。起笔及「捺」的收笔,可以看出几乎全是隶书的方法。草书又分为章草和今草。章草是隶书的草体;今草是章草的进一步草化。书法的演变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创始于东汉末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演化,至隋唐才发展完备。「楷」含有「规矩」、「楷模」的意思,是指可以作为典范的字体。笔画平直匀称,字体明晰方正,代表作: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唐/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孕育于汉代,始于三国,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代是鼎盛时期。书法的演变行书行书的「行」字,有流动和行走的意思,因而有「行书如行」的解释。始于东汉末,因比楷书简便,比草书易学易认,为一般公文及书信所用字体。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的一种书体。自汉代以来一直风行于世。书法艺术的基本审美要素大体上由六个方面构成:一是结体即字的间架结构,分间布白。各种书体、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就像画家作画,错落而有序,丰富而不单一,结体本身有奇正、疏密等多种形式。既遵循平衡、对称原则,合乎一定法度,又不能僵板或粗制滥造。二是章法指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上下左右互相照应,总体分布有法度秩序。章法美是书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章法搞好了,即使个别字艺术性差些,亦可通过美的章法掩饰。三是用笔用笔是指行笔的方式方法。一般说来有方笔、圆笔、尖笔、轻重缓急等。要求有力度和质感,错落有致,富于曲线美和形象美。中国书法是很讲究曲线美的,以多样流动的线条充分体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用笔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四是用墨用墨是指墨的着色程度,如浓淡、枯润等。要求苍拙苦涩和淋漓酣畅变化一致,墨色不能枯燥或平滑。五是韵律是笔画、线条的动静、起伏、枯润等变化富有节奏,抑扬顿挫,声色相依。六是风格是由结体、章法、用笔、用墨、韵律等共同组成的总的艺术效果。风格有含蓄与豪放、古朴与秀丽、劲健与稚拙等。二、古代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精品王羲之书法的演变行书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其书法各体皆精,尤擅长行书和草书,后世尊为「书圣」。传世作品有兰亭序、圣教序等。•王羲之书法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其字奇而正,雄而逸,健而美,为书法创立了至高的准则。传世的王羲之的字,现存的楷书有《乐毅注》、《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行书有《兰亭序》摹本、刻本。•王羲之《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行书第一”《兰亭序》是王的行书代表作,是其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继承家法,书风似其父,但更有逸气,英俊豪迈,进一步扭转了当时的古拙书风,称为“破体”。他工草、隶,兼精诸体,尤以行草为长。王献之《中秋帖》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世传张芝“一笔书”到晋代仅有王献之独得其法。畅快淋漓的笔法叹为观止。王献之鸭头帖王献之中秋帖二唐初四大家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楷书规范。褚遂良《雁塔圣教序》褚遂良楷书代表作。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宋拓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欧阳洵76岁书,贞观六年(632)刻石。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欧阳询《九成宫》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三)张旭和怀素二人为草书“二绝”,世人谓:张旭为颠怀素为狂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狂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肚痛帖》是张旭书法代表作,其字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神采奕奕。怀素的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怀素的草书,较张旭笔法变化丰富。代表作《自叙帖》,其真迹龙飞凤舞,舒缓飘逸,从容不迫,不同凡响。怀素狂草怀素狂草颜真卿多宝塔碑(四)颜真卿不仅完成了楷书变法,而且还倡导了行草变化。书法的演变唐/颜真卿/多宝塔碑/楷书颜真卿,字清臣,其楷书点画丰肥,带有雄强之气,号称「颜体」。打破出唐遒丽峻整的书风,改瘦劲为浑厚,变拘谨为率意,是圆笔楷法的集大成者,对后世产生既深且远的影响。书法的演变唐/颜真卿/多宝塔碑/楷书苏轼评赞颜真卿:“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颜字遒劲开朗,人称“颜体”。其书迹《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李元靖碑》、《颜家庙碑》、《争座位帖》、《自书告身》等流传后世。颜真卿祭侄稿祭侄季明文稿(简称《祭侄帖》),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祭侄季明文稿》(简称《祭侄帖》),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自书告身》•其书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可体会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东方朔画赞(五)柳公权柳氏书法以楷体擅名。他学颜字,但能自创新意,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世称“颜筋柳骨”。柳公权(公元778-865)《玄秘塔碑》世称“颜筋柳骨”但柳字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他又吸取了魏碑中方笔字斩钉截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欧楷书结体上的紧密,颜真卿楷书结体的纵势,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书法的演变唐/柳公权/玄秘塔碑/楷书柳公权,字诚悬。柳公权是颜真卿的后继者。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融合两人特色,然后自成一家,世称「柳体」。所写楷书,结构瘦硬竣拔,疏朗开阔。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与颜真卿并称「颜柳」。曾提出「心正则笔正」的主张传世作品有《玄秘塔》、《金刚经》等。尤其《玄秘塔》,至今犹为学书者的范本。•其代表作有《金刚经》、《神策军碑》、《玄秘塔》等。后二种尤享盛名。柳公权《神策军碑》笔画敦厚,沉着稳健柳公权《玄秘塔》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六)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取法于前代书法名家,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宋元尚意书风的代表。其《黄州寒食诗帖》被世人称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寒食诗帖苏轼前赤壁赋当代评家曾将“天下三行书”作了对比《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贤哲圣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蔡襄书法(七)赵孟頫元代书法家以赵孟頫为第一,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于楷书、行书、小楷皆精。赵孟頫《寿春堂》局部赵孟頫《春晓》颜、柳、欧、赵并称“楷书四大家”赵孟頫洛神赋赵孟頫归去来兮辞米芾精通前人的笔法,因此当时有人嘲笑他是“集古字”。他曾说:“既老而始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蔡襄(1012-1067)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

1 / 1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