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课件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30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1.下图为20世纪苏俄(联)在某一时期发行的一份海报。海报的内容为:“粉碎波兰的进攻。”对该海报反映的战争性质,表述正确的是()考点演练A.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正义战争B.伙同德国瓜分波兰的侵略战争C.抵制德国法西斯入侵的自卫战争D.解放波兰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解析由材料“20世纪苏俄(联)”、“粉碎波兰的进攻”可知为1920年波兰军队入侵苏俄,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巩固政权进行的正义战争,故A项正确;战争为正义战争而非瓜分波兰的侵略战争,故B项错误;抵制的是波兰军队而非德国法西斯,故C项错误;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1918~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解析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表明农业措施严格执行,故A项错误;“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粮食交易,表明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故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当时苏俄战争的需要,故C项错误;苏俄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与材料的内容反映“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考点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3.1920年,许多农民向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这说明()A.农民对苏维埃政府有不满情绪B.农民拥护和支持余粮收集制C.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D.粮食税的实施增加农民负担解析从材料“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可知,农民对政府政策不满,故A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实际是农民无偿交粮食给国家,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导致农民不满,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三年国内战争的余粮收集制对农民剥夺最大,但不能反映出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故C项错误;粮食税出现于192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4.1921年,列宁指出:“商品交换要求(尽管没有说出来。但还是要求)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材料表明当时的苏俄()A.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B.大力提倡发展私人贸易C.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的作用D.坚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根据材料“不通过商业而直接向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过渡”得出该时期推行的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故A项错误;材料是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阶段,根据所学该阶段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公有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得出商品交换不符合市场规律,逐步恢复了市场和货币关系,说明战时共产主义取消市场贸易存在问题,逐步认识到商品市场对于经济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结果是:现实生活使商品交换失败了,以买卖取代了它”说明苏俄政府已经承认了商品交易的作用,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和纠正,故D项错误。答案C5.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350多家,吸收资金约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各种援助合同。这些措施()A.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B.推动了苏俄工业恢复和发展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便利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解析材料“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1%”,不会冲击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通过引进外国的资本和技术,推动了苏俄工业恢复和发展,故B项正确;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当时已经放弃新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仍然坚持公有制主导地位,是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发展经济,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考点3“斯大林模式”6.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A.公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B.经济政策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C.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苏联民众解析材料中的饮酒与俄罗斯农民的道德水平提升无关,故A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历经了新经济政策到农业集体化政策,生产的粮食农民可以支配的非常少,无法手工酿酒,故B项正确;法西斯侵略苏联是在1941年6月后,故C项错误;经济大萧条没有波及苏联,故D项错误。答案B7.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经济危机为苏联实现五年计划提供了契机②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④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1931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在这一时期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国外引进了更多的先进设备和先进人才,可知经济危机为苏联实现五年计划提供了契机,故①正确;西方国家为苏联工业化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的压力,不是支持苏联的工业化,故②错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时期是斯大林模式时期,不再实施新经济政策,故③错误;从材料可知,学习西方技术为苏联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答案C考点4戈尔巴乔夫改革8.1993年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难以决断的岁月》一书中写道:“经济方面的改革,如果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也就是从最有效、最快速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途径进行改革,那就要好得多。”这说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A.需转变经济管理关系B.突破了斯大林模式C.实破口选择不当D.需要优化经济结构解析材料中戈尔巴乔夫反思经济改革应该选择“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方面开始改革”,即选对经济改革的实破口,与经济管理关系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经济改革的实破口,无法推断是否突破了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正确选择经济改革的实破口,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经济改革的实破口,与优化经济结构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易错点1对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实质认识不清易错提醒【典例1】1921年11月,苏俄政府与美国商人哈默签订了关于租让阿拉帕耶夫石棉矿区的协议。协议:苏政府将石棉矿区租让给承租者,期限20年;承租者每年所采矿藏及制品的10%归苏政府;苏公民不少于企业总人数50%;承租者须向苏国家银行缴纳500万美元的黄金作抵押;合同期满后企业所有的矿藏、设备等完全无偿转归苏维埃国家所有。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苏俄加入国联扩大了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B.苏联自此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C.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工业体系的健全D.谨慎地尝试资本主义以恢复苏俄经济解析苏俄因是社会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联之外,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措施,但这并不能体现苏联由此放弃了直接过渡的设想,故B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苏俄对美国商人承租矿区给予了多项条件限制,由此可见苏俄谨慎地尝试资本主义以恢复苏俄经济,故D项正确。答案D易错点2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认识不清易错提醒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长期畸形发展。【典例2】斯大林模式虽然在表面上创建起高纯度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但其指令性和国家所有制性质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设想有着内在的差异。这说明斯大林模式()A.完全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符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的原则C.是马克思主义在相对落后的国家不完整的运用D.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解析由材料可知斯大林体制只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设想存在差异,而非完全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故A项错误;斯大林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国家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表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故B项错误;斯大林时期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不得不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来保障国家的发展,因此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故C项正确;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变为现实,故D项错误。答案C易错点3对斯大林模式与西方模式的比较认识不清易错提醒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是在特定的国内外背景下制定的,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途径;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则经历了先轻工业,后重工业的发展道路。【典例3】刘继峰《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产物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C.斯大林模式是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答案D[命题分析]1.本讲知识属于选考部分,从命题看,主要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以及斯大林模式特点的考查。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说,要求掌握基本知识。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读能力。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表现为漫画型、史料型、特点型。真题演练【典例】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这句话实际揭示了新经济政策是()A.工农联盟的政治革命纲领B.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C.理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斯大林模式的最初的萌芽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属于经济政策而不是政治革命纲领,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表明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通过建立工农联盟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没有提及理想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通过建立工农联盟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截然相反,故D项错误。答案B[题组训练]1.1921年,有一个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这个国家是()A.日本B.苏俄C.德国D.英国解析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B项符合题意。答案B2.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解析学生易误选D,原因是误认为1921年新经济政策使苏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当时苏联并没有成立,社会主义也没有建立。从联共(布)十五大以后,苏联就逐步停止了新经济政策,因此B、D项错误;而C项混淆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与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答案A3.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本质上是()A.权力高度集中B.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