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民主主义革命考点1鸦片战争的背景1.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考点演练解析英国走私鸦片是由于英国在与中国正当的商品贸易中处于逆差,故A项错误;由于英国商品在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收益,故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故B项正确;鸦片贸易是非法的走私活动,不能起到捍卫英国“自由贸易”原则的作用,故C项错误;鸦片贸易是英国在中国获得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不能体现出其对英国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故D项错误。答案B2.1850年马克思在《新莱茵观察》上写道:“世界上最古老稳定的帝国,在英国资产阶级棉织品的攻势下,其社会已处于崩溃前夜……我们欧洲的入侵者在向亚洲进军中,在不久的将来,当他们到达长城的大门时,等待他们的,谁敢说大门上不是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对此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有()①英国的经济入侵导致中华帝国经济崩溃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炮舰政策”③欧洲启蒙思想随着列强入侵而传入中国④欧洲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材料“社会已处于崩溃前夜”,强调的是传统社会的崩溃,故①错误;根据材料“欧洲的入侵者在向亚洲进军”,英国工业革命后,通过武力打开中国市场,故②正确;根据材料“谁敢说大门上不是写着‘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欧洲的入侵,带来的是西方的启蒙思想,故③正确;同理,西方的入侵,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近代化,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考点2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B.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C.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反思与前进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了很大影响,但并不能说没有西方侵略就没有新中国,故A项错误;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改变了远东和世界的格局,而非战争本身,故B项错误;人民群众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故C项错误;三次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在反思中中华民族不断进步,最终成为影响远东和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危害(c)4.《南京条约》本来极为丧权辱国,但清朝统治阶级竟然称之为“万年和约”,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这种认识导致的直接危害是()A.面对后来列强的侵略应对失当B.清朝部分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C.鸦片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的奋起D.自然经济解体速度进一步加快解析据材料“《南京条约》……清朝统治阶级竟然……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阶级对于西方侵略者的本质意图认识不清,这直接导致清朝面对后来列强的侵略应对失当,故A项正确;“清朝部分官员开始睁眼看世界”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中华民族的奋起”也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故C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答案A5.《全球通史》记载,西方列强维持着几支炮舰舰队,在从上海到重庆1500哩长的、在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实际上,英国海军中有位军官还拥有“长江海军少将”的头衔。该现象发生在()A.《南京条约》签订后B.《马关条约》签订后C.《辛丑条约》签订后D.“二十一条”签订后解析《南京条约》签订后,列强只是开放了五口通商,没有获得在长江自由航行的权利,故A项错误;“从上海到重庆1500哩长的、在横穿中国中心的长江中巡逻”可知外国的侵略已经深入内地,《马关条约》签订后,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势力已经深入到内地,故B项正确;《辛丑条约》的侵略区域主要发生在京津地区,而长江流域早已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故C项错误;“二十一条”主要发生在袁世凯称帝时期,主要涉及中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6.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某时期的北京城:“在德国军队驻扎的区域里,商店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这一时期()A.洋务运动正值高潮B.维新运动勃然兴起C.清廷沦为列强工具D.商人开始实业救国解析根据题干中“德军驻守区域,商店更名为‘德隆’、‘德昌’等”可知这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沦为列强的统治工具,故C正确。甲午中日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维新运动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商人实业救国是指民族资本家积极开办民族企业,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C考点4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7.近代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这表明,近代中国内的“租界”()A.已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B.凸显了浓厚的半封建色彩C.把西方民主照搬到了中国D.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解析根据材料中“其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说明并未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半殖民地色彩,不是半封建,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学习西方的管理,不是把西方的民主搬到了中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工部局“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说明列强在租界内享有特权,已然成为“国中之国”,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5黄海海战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8.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邓管带英勇指挥,炮击日舰吉野,向它冲去,不料船尾中了敌舰所放的鱼雷。邓管带见致远行将沉没,愤然投入海中。谷玉霖,来远舰炮手,1946年5月18日口述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B.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致远”驶出队列追击已经快要沉没的“赤诚”,被日舰包围攻击了10分钟,水密舱进水导致倾覆。《芝罘快邮》(外商报刊),1894年10月1日报道敌忽以鱼雷快船直攻“定远”,尚未驶到,“致远”开足机轮即将来船攻沉。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大东沟战况折》,李鸿章1894年10月7日报告解析只有李鸿章的奏折提到撞沉舰船,而其他两则材料则没有提到,并且事实上黄海海战中没有日舰沉没,故A项错误;第一、三则材料认为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而第二则材料则认为是因日舰围攻水密舱进水导致沉没,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都认为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只是对沉没的过程有不同的记载,故C项正确;三则材料均没有提到邓世昌自乱阵型,只有材料二提到致远舰被围攻而沉,故D项错误。答案C9.近代诗人黄遵宪有诗云:“城头蓬蓬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成败利钝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该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爱国官兵在黄海海战中迎击日军B.徐骧、丘逢甲领导义军斗争C.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运动D.民族资本家提倡“实业救国”解析据材料“倭人竟割台湾去”说明是日本占领中国的台湾,是在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黄海海战是在中日甲午战争过程之中,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台湾被日本割占,“人人效死誓死拒,万众一心谁敢侮”说明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如徐骧、丘逢甲领导义军斗争),故B项正确;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运动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资本家提倡“实业救国”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考点6左宗棠收复新疆10.道光十三年(1833年)左宗棠写下《癸巳燕台杂感》诗八首,其三为:“西域擐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橐驼(骆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比(挨着)石田。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将军莫更纾(舒缓)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他在此诗中表达了()①对西北地区战乱频繁的感叹②击败阿古柏侵略军的决心③对朝廷在新疆设立行省的称赞④维护国家主权的远大志向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朝廷在新疆设立行省是1884年,所以1833年不可能对朝廷在新疆设立行省的称赞,1865年阿古柏开始侵占新疆部分地区,“西域擐兵不计年”体现了对西北地区战乱频繁的感叹,材料最后劝慰守边将士要从大局出发,不要太多的哀怨,朝廷财力有限,内地人民也是很艰苦的,反映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远大志向,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D11.左宗棠收复新疆,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当时的英国人曾这样评价:“乾隆时代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下列有关收复新疆的史实,正确的是()A.左宗棠制定“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B.1876年,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C.1880年,左宗棠在喀什噶尔建立抗俄军事基地D.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收回伊犁解析应该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故A项错误;1877年春,清军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军队,故B项错误;1880年左宗棠在新疆哈密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故C项错误;1880年,左宗棠被再次任命为钦差大臣,赴新疆,曾纪泽在左宗棠的军事支持下,于1881年迫使沙俄签订了《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7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武昌起义的爆发12.徐中约先生在评价中国近代某一团体成立的意义时说到:它是个涵盖多省份与多阶级的组织,因而能够在沿海、也可以在内地发动起义,……它为全国所有革命与进步力量提供了汇聚点。有鉴于此,它当之无愧地享受到“中国革命之母”的赞誉殊荣。这一团体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共产党D.中国国民党解析由“涵盖多省份与多阶级”、“能够在沿海、也可以在内地发动起义”、“中国革命之母”等信息可知,这一组织应该是与辛亥革命有关的组织,根据所学可知兴中会只是广州兴办的,所以排除A而选择B;C、D均建立于中国同盟会之后,故不符合“中国革命之母”这一条件,故排除。答案B13.“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诏书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武昌起义②中国同盟会成立③清帝退位④《临时约法》颁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由材料“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可知“民军起事”指1911年武昌起义,故①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②错误;由材料“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可知该事件为清帝退位,故③正确;1912年3月颁布《临时约法》,1912年2月12日颁布此诏书,故排除④;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考点8中华民国的建立14.仔细观察下图,解读有误的是()A.清政府统治当时已经被推翻B.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当时已成立C.反映了孙中山不恋权位的崇高品德D.表明外交上希望得到列强的认可支持解析图片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誓词,时间是1912年元旦,清帝退位,清政府被推翻是1912年2月12日,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是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成立的,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可知反映出孙中山不恋权位的崇高品德,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