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12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2、某日的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的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三大战役的胜利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4、毛泽东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体现的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5、有学者认为,制宪权的具体行使在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它统一行使制宪权,而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并不符合这个条件,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制宪机关。该学者意在说明《共同纲领》()A.体现全国人民的智慧B.仅具有临时宪法作用C.由各界代表投票通过D.是不完善的法律文件6、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对部分省市建制进行调整。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等,京津沪外的中央直辖市均改为省辖市。中央人民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A.加强统一领导,提高行政效率B.配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C.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D.确保依法治国的方略落到实处7、1954年6月,基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完成,参加选举的选民约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同年6月至8月,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逐级召开,分别选出出席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最后选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1226人。这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建立在直接民主基础之上B.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意志C.标志着中国迈入社会主义D.发扬了政治协商的优点8、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某个制度,规范了政府与人民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该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民主制度9、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10、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自治区成立所依据的法律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1、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联盟,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由此可见当时()A.宪法确立的民主具有广泛性B.民族资产阶级仍具有革命性C.新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D.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12、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材料体现了()A.汉族与少数民族和谐相处B.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繁荣C.少数民族领袖的领导作用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答案1答案:A2答案:A解析:据香港记者报道的信息“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拥有近5亿人民”的中国“政府”可知,该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项符合题意。3答案:A解析:《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说明它具有国家宪法的作用,制定国家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A项正确。B项体现在参政议政方面;C项“彻底完成”说法错误;D项是在1956年。4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涉及的是政党制度;故选C。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共同纲领》。根据所学可知《共同纲领》是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政治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行使国家立法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仍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起参政议政作用,故B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制度建设。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是为了加强统一领导,提高工作效率,故A项正确;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是为了加强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方面内容,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方略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D项错误。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题干可知,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由选举产生,范围广泛,进而说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够体现全国人民的意志,故选B项;“直接民主”的表述错误,应该是间接民主,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题干论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点,不是政治协商制度的优点,排除D项。8答案:A9答案:D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而1954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所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故选D。10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共同纲领》呰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但它并不是法律.A项错误;C项在1984年通过,D项在1998年通过,与题干时间不符。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A项,根据题干描述民主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联盟,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只是官僚资产阶级,说明了《宪法》确立的民主具有广泛性。故A项正确。B、C项,民族资产阶级是“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仍具有革命性的说法错误;1954年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其确立的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故B、C项错误。D项,题干中未涉及政治协商制度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的权益,使他们能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故D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B、C项非材料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