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12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小题共48分)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发展资本主义B.推翻专制统治C.建立民主政治D.实现民族独立2、1899年孙中山说:“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一层地主从中朘(剥削)削之,则民可以大苏。”孙中山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B.废除土地私有制C.巩固民国政权D.减轻农民负担3、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早期以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主义为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以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独立为核心,“五四”运动以后则以“济弱扶倾”,支持全世界弱小民族独立为目标。这说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A.始终围绕着民族独立的主题进行着B.是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不断丰富的C.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根本目标D.把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独立相对立4、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了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A.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B.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民生主义源自剩余价值学说D.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5、毛泽东曾说,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A.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B.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6、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取得全国之胜利”。据此可知()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以后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的根源是()A.综合国力B.文化传统C.经济力量D.社会性质8、有学者说,《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产物,科学地揭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这次“结合”的主要特点是()A.学习国外经验B.坚持独立自主C.突出制度变革D.侧重理论探索9、“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毛泽东该篇文章的主要意义在于()A.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C.科学阐明了人民共和国的社会矛后问题D.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10、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11、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藩篱12、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判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要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答案:D解析:材料中孙中山认为在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地主剥削严重导致农民贫困,实行土地国有与“耕者有其田”,使农民免受地主的剥削,农民负担则会大大减轻,D项正确3答案:B解析:孙中山借用西欧“社会主义”一词,旨在强调民生的重要性,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故B项正确。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及孙中山关于民生问题的认识。马克思认识到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压榨,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说明二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忽视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故B项错误;剩余价值学说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压榨,不是民生主义的根源,故C项错误;二者无从比较孰优孰劣,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见毛泽东对陈独秀、李大钊的褒扬,“思想界的明星”“我真正的老师是从陈、李二人对毛泽东本人在思想上的引领作用角度而言的,尤其是李大钊,他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故B项正确;毛泽东没有在北大就读,而是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故排除A项;C、D项并未从对毛泽东本人思想上的引领作用角度说明,故排除。6答案:C解析: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月,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阐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B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建立工农兵政权”等可知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据材料“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取得全国之胜利”可知,毛泽东的这一主张并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D项错误。7答案:D解析: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第一步是实现民族独立,第二步是建设社会主义,只有第一步完成了才能进行第二步,D项符合题意,其余项都不是根源。8答案:B解析:《论十大关系》是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这次“结合”的主要特点是坚持独立自主,故B项正确;《论十大关系》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而不仅仅是学习国外经验,故A项错误;这次“结合”与制度变革无关,故C项错误;这次“结合”更加注意从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D项错误。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人民解放战争贏得了胜利,国民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材料中内容厲于1949年《论人民民主专政》。A项是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的意义;B项是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C.项是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意义;D项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意义,符合题意。10答案:D解析:“文革”结束后,当时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继续“文革”的“左”倾错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树立了实践作为唯一标准的共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故D项正确。11答案:D解析:1978年的讲话主张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了思想,1992年的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设想,都解放了思想,D项正确,1978年尚未建立经济特区,A项错误;B项“深化”说法错误项“加速”说法错误。1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以来的大思想理论成果,材料提及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从国情出发,以民族复兴为宗旨的,A项符合史实,正确;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无关,B项排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21世纪的理论成果,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邓小平理论不是民主革命的产物,D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