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二编--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副标题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第一节秦汉时期的文学生态▪第二节作家群体及作家心态▪第三节经学对汉代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第四节秦汉文学的特征与嬗变过程第一节秦汉时期的文学生态第一节秦汉时期的文学生态▪一、开阔宏大的时代精神▪二、进取精神与长生观念▪三、乐舞、绘画艺术的发达一、开阔宏大的时代精神▪《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四区混一,天下定宁,迥路无绝道之忧,深幽无屯聚之奸。——王充《论衡·宣汉》二、进取精神和长生观念▪主父偃说:“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班超说:“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梁竦说:“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秦始皇曾派方士“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秦始皇本纪》)。汉武帝多次东巡海上,冀遇仙人或得到不死之药。三、乐舞、绘画艺术的发达▪秦汉之际,楚地音乐不仅进一步发展,而且迅速北传。▪伴随着皇室、权贵及民间对娱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乐舞等艺术很快兴盛起来。▪秦汉时期的绘画也很发达。考古工作者曾在咸阳秦宫遗址发现了大批壁画,亭台楼榭、植物花卉、车马冠盖、乐舞宴饮等,尽入画图之中。第二节作家群体及作家心态▪一、汉代的作家群体▪二、大一统政治下的不遇之感▪三、儒道互补与作家心灵的安顿一、汉代的作家群体▪汉代帝王、诸侯爱好文学、招纳贤士,文人依附聚集,作家群体遂赖以形成;▪当时的文化机构如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也为作家群体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东汉伊始,朝廷便显现出儒雅的文化气象,厚待文士,提倡著述。二、大一统政治下的不遇之感▪大一统的集权政治和独尊儒术的思想氛围,让士人的主体意识受到很大的压抑。不少士人极其敏锐地察觉到了大一统政体下士人社会地位的下降,并在作品中传达出这种惶惑、焦虑与失落之感。▪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相如的《美人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刘歆的《遂初赋》、班固的《幽通赋》等。三、儒道互补与作家心灵的安顿▪道家思想在一些作家那里开始复苏,士人的思想渐趋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了摆脱了之前的完全依附而滋生出某种独立意识。▪“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冯衍《显志赋》第三节经学对汉代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第三节:经学对汉代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一、汉代作家与经学▪二、经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一、汉代作家与经学▪经学所体现的忧患意识、民本意识、扬善抑恶的精神等,对汉代作家有显著的影响。▪汉人在评论作家作品时,也往往依经立义二、经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经学的大一统观念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对天下的绝对主权,这种观念在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人的赋作中都有所体现。▪经学中也有一些具体指导作家如何进行文学创作的内容,如《毛诗序》中讲“发乎情,止乎礼义”“主文而谲谏”。▪“师法”“家法”的观念导致汉代文人的个性普遍受到抑制,往往缺少创造性,作品多带有尚古、拟古的色彩。第四节秦汉文学的特征与嬗变过程一、秦汉文学的特征▪随着文学的不断发展与创作的繁荣,有人开始用“文辞”、“文章”来指文学性较强的作品。汉代的一些作家对于文学的性质似乎已经有了比较清醒、准确的体认。但是从总体上看,秦汉文学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纯文学”还不完全相同。▪史官文化是以政教人伦为本位的,于是造成了秦汉文学注重政治教化的显著倾向。二、秦汉文学的嬗变过程▪汉初文士从现实政治的需要出发,围绕着如何汲取秦王朝短期覆灭的教训、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等发表见解,政论文兴盛▪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受到经学的影响,文章渐趋典重▪西汉后期,政论文风有所变化,批判现实的因素有所增加。东汉前期,桓谭、王充的文章都重视说理,论辩性强。东汉后期,国是日非,不少文章带有“清议”的性质。▪汉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讲究文采,韵散结合,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汉赋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骚体赋、体物大赋、抒情小赋的发展历程。▪汉代的诗歌继《诗经》、楚辞之后向前发展。乐府诗推动了我国叙事诗的发展,而文人五言诗更多地促进了抒情诗的进步。思考题:▪1、了解汉代作家的文学意识及汉代文学的基本特征。▪2、分析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对文人心态的影响。▪3、思考经学对汉代作家及文学创作的影响。▪4、概述秦汉文学的嬗变情况。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