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训练试卷6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8分)1.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A.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B.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C.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D.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2.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知识推断可知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学习美法政体B.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C.《辛丑条约》的赔款都变成了留学经费D.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3.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出现、《临时约法》颁布、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中华民国成立、解放战争胜利C.封建土地制度确立、武昌起义爆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始D.秦朝建立、武昌起义爆发、新中国成立4.1970年3月,尼克松宣布放松对于去共产党中国旅行的大部分官方限制,后又公开表示了愿意到中国访问的迫切愿望。他还在一个外交场合,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发出了举世瞩目的“意味深长的外交信号”。这表明当时A.美国实施的是以退为进的战略措施B.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C.美国主动释放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D.在冷战状态中美国处于劣势5.在古希腊,每个公民从出生起,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于城邦无用的残疾人没有生存的权利。传说中的斯巴达立法者莱库古就不允许父母按自己意愿养育后代。古希腊人的这种行为说明了A.城邦担负养育公民的责任B.优胜劣汰的观念深入人心C.城邦重视公民的个人权利D.城邦是公民的最高监护人6.1688年,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登上王位。执政之初,威廉曾一度停止召开内阁会议而依靠一两位近臣来处理国务。1690年初,威廉才首度公开承认召开内阁会议的必要性。作为国家元首及内阁首脑,君主依然掌握着内阁的控制权。这一现象表明A.英国仍然维持着君主专制制度B.议会在政治生活中作用很小C.英国一度成为二元君主制国家D.民主共和制不适应英国国情7.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世界市场”,他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并认为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加深的趋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将日益狭小和萎缩。该理论A.推动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B.加快了社会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C.有利于苏联冲破帝国丰义经济封锁D.使经济领域具有了强烈的冷战色彩8.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这一弊病根源于A.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C.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9.1941年6月,国民政府正式推行“田赋征实”政策。自该年下半年起,农户不再缴纳货币,而改为直接上缴谷物。同时,国民政府设立粮食部,由徐堪出任部长,负责军粮民食的收购、仓储、运输、调拨等事务,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有关粮食事务的工作。此措施A.有利于维系战时经济的稳定B.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D.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0.“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支撑上述观点的依据是A.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11.罗斯福说:“低收人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稳定物价B.整顿银行C.调节农业生产D.以工代赈12.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已经明白,欧洲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经济实力削弱B.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增强C.马歇尔计划的影响D.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13.两宋时期,随着对权力的分享程度日渐下降,政治上不断遭受挫败的士大夫们在外在的天道信仰(天人感应)不能约束君主行为之后,希望通过自内而外的“正心诚意”来加强君主的修养,从而达到约束君权的目的。这说明A.“天人感应”理论已经无法约束君权B.心学注重通过内心反省来提高道德修养C.理学的形成融合了佛、道两家的理论D.政治环境的变化是理学兴起的重要因素二、非选择题(22分)14.孔子创立的儒学重视伦理道德,对后世的家规乡约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认为,礼乐制度的松弛、崩坏,导致社会动荡,极力主张“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曾把重建礼乐秩序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他一度入仕为官,以求实现其治国理想。他还提倡“学而优则仕”,其弟子亦多有入仕者。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为完美的人,必须用礼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个人“不学礼,无以立”,在言行上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摘编自王钧林《中国儒学史》材料二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三明浦江郑氏家规(部分)(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礼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礼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0分)(2)据材料二,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5分)(3)历代许多家规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三,归纳郑氏家规对族人的伦理教化要求,分析这些要求对郑氏家族的积极影响。(7分)第12条每旦,令未冠子弟朗诵“居家则孝悌,处事则仁恕,凡所以济人者皆是也”。第86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第128条子孙不得与人眩奇斗胜两不相下,彼以其奢,我以吾俭。参考答案1.C【解析】题目中秦汉以来“家国一体”观念形成的治理模式,是宗法制的影响,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故C选项正确。“家国相通和家国一体化观念”是宗法制的影响而不是前提条件,故A不正确;家国天下是从国家角度叙述的,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无关,故B选顼错误;宗法制无法确保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排除D。2.B【解析】材料主要叙述了美国把“庚子赔款”退还的部分用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一事与清政府达成了协议,美国这种做法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1908年是清政府“新政”时期,清政府学习君主立宪制,即英日政体,而不是美法共和政体,排除;C项,“都”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就已经向美国派遣留学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3.D【解析】从题干材料主要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及时间,自然可以得出这是指的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故D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时期产生,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胜利无法体现材料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信息,故B项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点睛:题干材料主要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及时间。秦统一天下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2000多年所沿用,影响深远;1911年武昌起义,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大大的推进了一步;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4.C【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使用了‘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并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由于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等在冷战中处于劣势,与中国关系缓和也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故选择C选项,排除A选项;中国综合国力提升以及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都是美国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的原因,故排除B、D选项。5.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每个公民从出生起,要按城邦的需要来抚养和教育”和“不允许父母按自已意愿养育后代”,说明要按照城邦的意愿来培育公民,即城邦是公民的最高监护人,故答案为D项。城邦要求公民以何种方式养育,养育公民的责任仍然是父母,排除A项。优胜劣汰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B项;从材料来看城邦忽视了公民的个人权利,排除C项。6.C【解析】威廉曾一度“停止召开内阁会议”依靠“近臣来处理国务”,结合所学可知,C项正确;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A项与史实不符;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以英国政治中的中心地位,B项错误;“威廉入主英国登上王位”当时“君主依然掌握着内阁的控制权”等,可知D项不符合题意。7.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斯大林“把世界市场划分为社会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两个平行而对立的市场”的理论导致了D项。A项错在时间上,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1936年确立。该理论会导致世界经济朝着两个半球方向分化,B项错误。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均势,不存在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封锁苏联的史实,C项错误。8.C【解析】“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说明“征发无度,税无定准”,体现了法治精神的匮乏,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脆弱性的信息,排除B;选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9.A【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经济,材料“1941年……农户……改为直接上缴谷物。同时,国民政府设立粮食部……负责军粮民食的收购、仓储、运输、调拨等事务”反映了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保障粮食供应的措施,这有利于维系战时经济的稳定,故A正确;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农民的负担的减轻,故C排除;农户直接上缴谷物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无关,故D排除。10.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强调的是西方经济发展必然要求开辟新航路以及对外侵略扩张。哥伦布、达·伽马等人仅仅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而已。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传播基督教只是新航路开辟的一个原因,相比经济上的要求而言,不是最根本的原因;C选项错误,对转口贸易利润的追求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体现;D选项错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不是新航路开辟的要求和内在动力。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1.D【解析】罗斯福认为“低收人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改变他们生活水平下降,保持“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新政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措施,D项正确;为了稳定物价,新政主要采取干预工农业生产的做法,A项错误;整顿银行主要是为了稳定金融秩序,B项错误;调节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是减耕减产,C项错误。12.D【解析】欧洲不断联合壮大,将一体化从经济扩展至政治、社会和安全各个方面,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欧洲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欧洲已逐渐联合为一个经济政治实体,故D正确;欧洲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说明欧洲一体化程度提高,和美国经济实力削弱无关,排除A;欧洲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强调的是欧洲的联合,并非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增强,排除B;马歇尔计划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欧洲的一体化,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13.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理学是在传统的天人感应思想失去作用的背景下诞生的,这说明政治环境的变化是理学兴起的重要因素,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对材料的简单重复,并未说明材料主旨;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士大夫在政治方面约束君权的要求,并非只是在思想方面提高道德修养;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理学融合佛、道两家理论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