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训练试卷9班级:姓名:选择题(每题5分,共65分)1.“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A.大一统思想B.万物的本原是道C.“天人感应”思想D.“君权神授”理论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庄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提倡的人生道路。下列与“修身”、“齐家”相对应的儒家名言是:()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次能养。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③④5.盖儒学既为“国学”,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B.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C.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D.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6.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7.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指()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定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8.广东省新会县城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僧,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A.忠恕孝梯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B.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D.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9.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儒家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②“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③“理在先,气在后”④“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10.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④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12.国学大师南怀瑾(1918~2012)曾自撰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据此判断要想成为“国学大师”,必须()①会说百种方言,深得老百姓爱戴②融会贯通儒释道三大教,谙熟天文地理③熟知古今历史,精通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反映出封建教育的本质目的是()A.提高臣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B.传承儒家学说等传统文化C.鼓励臣民通过学习实现人生理想D.为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9月1日高二历史限时训练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来看,认为天人有相通或相近的地方,论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大一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的观点是探讨天人关系,而不是万物本原,排除B项;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涉及君权与上天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2.B【解析】【详解】论述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题干中的“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体现出的儒家思想特点是注重研究社会现实。故答案为B项。“涉世”本身不能反映以人为本的理念,排除A项;道家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C项;佛教宣扬前世和今生的因果轮回,排除D项。3.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ACD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4.B【解析】试题分析:①属于“平天下”;②属于“修身”,注重修养;③属于“齐家”,注重孝道,尊老爱幼;④属于“治国”。故选B考点:儒家思想点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的政治理想。学生应准确的把握这一政治理想在儒家言论当中是如何体现的。与此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儒家代表人物的观点等也需要掌握。5.B【解析】由材料“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可以得出其认为官方哲学不一定是思想的主流,B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不符;CD说法均不正确。6.A【解析】根据材料“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从“批评专制”可知,他们有限制君权的思想,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思想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等的思想,但并没有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在形式上把儒学神学化,在内容上提出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新儒学并未否定“为政以德”,而是以“天人感应”来约束君主,要求君主实行德政,故C项错误;“天理”体系是程朱理学提出的,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君权神授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等,题干的核心,牵涉到婆媳关系,儿子与宗亲等关系,可知,实际上即在强调家庭关系的和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ACD三项与题干核心意思无关,不正确,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维护家庭和睦的社会责任9.C【解析】【详解】“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是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是清朝顾炎武的思想主张。“理在先,气在后”是南宋朱熹的思想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依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正确。1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变化。汉代的时候,适应大一统的需要,董仲舒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宋代的时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儒学家吸收道佛思想,将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阶段;儒家的“和为贵”的思想符合当今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批判,提出了一些进步思想。故③错误,①②④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变化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12.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上下五千年指的是中国古今五千年的历史;纵横十万里指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纶三大教指的是融会贯通儒道佛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指的是博览百家书籍,熟知天文地理。故排除①③,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13.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当中的介绍,“学而优则仕”“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以看出,不论是孔子还是宋真宗都主张要认真学习,最后实现当官的目的,当官即步入统治阶层,为统治者服务。故此题应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