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二轮复习材料汇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高频考点知识归类构建(一).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方式(1-6页)(二).政治制度创新的方向(7-10页)(三).中国的近(现)代化(11-20页)(四).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全球化进程(21-26页)(五).中西主流思想的演变(27-33页)(六).世界科技,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34-40页)二.转型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41-45页)三.掌握规律,决胜高考(46-50页)四.掌握共性知识,提高效率(53-65页)五.各种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66-68页)六.高考选择题专项训练(一).文字材料型(69-71页)(二).因果比较型(72-75页)(三).程度逆向型(76-77页)(四).概念评价型(79-82页)(五).图片漫画型(83-87页)(六).数据图表型(88-92页)七.全国卷第41题专项训练(一).观点评论(析)类(93-94页)(二).历史地图比较类(95-96页)(三).建筑布局类(97-98页)2(四).修改建议类(99-100页)(五).文字比较类(101-102页)(六).关系探讨类(103-104页)(七).图表信息提取类(105-106页)(八).自拟论题类(107页)(九).观点主题提炼类(108-109页)(十).图文结合类(110页)3一.高考频点知识归类构建(一)、改革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方式一、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总统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导致危机更加恶化;1932年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实行新政。2、新政的过程(1)、过程: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和复兴经济;第二阶段:1936~1939年,着重改革。(2)、内容:救济、复兴、改革。(3)、项目: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实行社会救济与举办公共工程。(4)、结果: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但未能消除危机。3、实质:实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4、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1)、政治: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2)、经济: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5、影响:新政作为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二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政策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6、对改革开放的启示:要恢复发展生产力,必须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从国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合适经济发展方针、政策与策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4二、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经济”的出现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传统的自由放纵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至前所未有的程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经济”的出现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传统的自由放纵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至前所未有的程度2、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3、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1)、调整的过程(2)、对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变化是人类不断学习和借鉴各种文明成果,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的结果,是人类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的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说,罗斯福新政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手段和机制;同样的,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变化也为中国所借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经济”的出现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传统的自由放纵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至前所未有的程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经济”的出现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传统的自由放纵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并用法律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二战后各国对经济干预加深至前所未有的程度5三、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背景目的内容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维埃政权困难重重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义务劳动制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情况,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从而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工农联盟得到巩固,进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的俄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把俄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捍卫社会主义制度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完全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视指令性为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和准则;单一的按劳分配原则,平均主义严重;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它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它曾使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62、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堪忧;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纠正赫鲁晓夫改革造成的混乱经济全面滑坡,社会陷入危机边缘措施农业给予农民一定的生产资料,开荒增产,种植玉米运动扩大企业自主权,降低指标,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推行“加速战略”方针,实施根本性变革、改革所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工业部分管理权下放地方,推行“物质利益原则”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评价积极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打开改革之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精神前期取得一定效果,经济有所提高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却没有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局限没有突破旧体制;脱离实际;盲目性大;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没有突破旧体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军备竞赛,使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三次改革的比较:相同点: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不同点: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重工业,戈尔巴乔夫则从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小修小补,后者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7四、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开放走出去引进来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城市农村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人民公社体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严重困难国民经济遭严重破坏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开放走出去引进来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城市农村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产业结构人民公社体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严重困难国民经济遭严重破坏2、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美国、俄国、中国三个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认识(1)、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俄国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恢复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到1927年后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932年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经济计划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进二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世界趋势。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克服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2)、认识:三种经济模式的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其改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五、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1)、经济上:市场化、工业化。俄国改革:颁布“二一九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8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俄国改革: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农奴的人身自由。②、统一司法程序,实行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③、选举产生地方自治局、城市杜马等自治机构。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戊戌变法: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色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现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政治制度领域。(3)、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戊戌变法: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扩展到内地,猛烈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4)、军事上:现代化、西方化。明治维新: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只对天皇负责。戊戌变法:裁汰绿营,西法练兵,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5)、社会生活上:文明化、西方化。明治维新:努力改造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变化。

1 / 1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